全市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2種
調查結果顯示,共發現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分別為灰巖粗毛藤、黃唇線柱蘭;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分別為:南山藤屬(南山藤)、地寶蘭屬(地寶蘭)和叉柱蘭屬(德基叉柱蘭);深圳新記錄種7種,分別為紫丹、隔山香、異色線柱苣苔、崖柿、寬葉十萬錯、南方堿蓬和小草海桐。
在深圳市域內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2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即仙湖蘇鐵;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1種,分別為桫欏、黑桫欏、大葉黑桫欏、小黑桫欏、粗齒桫欏、蘇鐵蕨、水蕨、金毛狗、珊瑚菜、土沉香、樟。
根據《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Ⅱ,深圳共有6科48屬93種野生植物被收錄。附錄Ⅰ收錄1種,即紫紋兜蘭;附錄Ⅱ收錄92種,包括蕨類植物6種,如蘇鐵蕨、中華雙扇蕨等,被子植物86種,如土沉香和所有蘭科植物。
深圳地區野生植物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極危(CR)3種、瀕危(EN)2種、易危(VU)5種、近危(NT)4種。被《中國植物紅皮書》收錄的有12科14種。
根據野生植物的分布情況得知,深圳東部地區保存著較豐富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西部則較少。在具體分布點上,以梧桐山、大鵬半島、三洲田等為代表,次之為馬巒山、羊臺山、內伶仃島、塘朗山等。
珍稀瀕危植物群落大部分保存較好
調查組通過對物種詳細記錄和分析研究發現,除個別種群外,深圳市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群落大部分保存比較好,但群落本身的生長及繁殖情況卻不盡樂觀。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調查顯示,有的植物本身存在生殖障礙,部分種子或孢子轉化為幼苗的轉化率低;還有部分種群雌雄性比失調,導致種群規模難以擴大。在外部環境中,部分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只適合生存在特殊的生境中,一旦由于人為或自然原因使得原生境發生改變,通常造成生境敏感性物種滅絕;還有部分植物的種子由于遭受鳥類、鼠類或其他動物的搬食,自然更新困難;東部山地是蘇鐵蕨、黑桫欏的主要分布地區之一,山體滑坡對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種群的演替造成一定影響。
人為因素也是一大威脅。部分珍稀瀕危保護野生植物因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盜伐現象時有發生。如土沉香曾廣泛分布于深圳各山地,因成年植株大部分遭受盜伐,目前僅見一些幼苗、幼樹零星散布。又如,因本世紀初曾經出現大量采挖蘭花現象,導致部分地區蘭科植物已消失殆盡。此外,高度城市化導致生境的破壞和萎縮,果園、旅游區、密集的道路系統等成為了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又一重大威脅。人為有意或無意引進的外來入侵植物如薇甘菊等,會給植被帶來嚴重破壞。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