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水資源調控技術造福華北地區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6年度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名單。北京林業大學完成的“華北地區森林植被水資源調控技術”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據了解,這項成果為我國華北地區森林植被調控水資源提供了技術支持,對指導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為水資源高效管理作出了貢獻。新技術已廣泛應用到我國林業、水利、農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相關行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項技術在北京市及河北省的79個縣(區)示范推廣,面積達570萬畝,并推廣與輻射到山西、內蒙古等地。應用這項技術,試驗示范區有效水量增加5%~10%、水體總N、P含量降低10%~15%,示范推廣區域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植被的水文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農村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水源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在研究中,科研人員舉辦了16次技術培訓、20多次技術咨詢活動,促進了農民科技能力及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為農民脫貧致富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貢獻,促進了山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據課題組負責人余新曉教授介紹,該項目以坡面、小流域、大流域/區域等不同尺度森林植被為研究對象,以華北地區水資源調控為目標,以不同尺度森林植被水源涵養功能提升為手段和導向,通過自主創新和有效集成,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科研人員研建了基于坡面尺度的水源涵養功能導向的坡面森林植被定向調控技術,評估與提升坡面森林植被水源涵養功能、恢復與重建坡面低耗水人工植被、調控低功能人工植被結構。
通過研究,科研人員提出了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凈水調水型森林植被結構優化配置技術,確定小流域適宜森林覆蓋率、優化配置小流域森林植被結構、篩選配置以凈化水質為目標的生態緩沖帶。
科研人員研建了基于大流域/區域尺度的森林植被水資源格局調控技術,診斷與分析森林植被格局與功能、調控水源涵養功能導向的森林植被格局,集成坡面、小流域、大流域/區域為一體華北地區森林植被水資源調控技術體系。
研究中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件登記著作權3項;發布國家標準2項、林業行業標準3項、地方標準1項。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江西公布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
江西省林業廳30日對外公布該省2016年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大數據。2016年全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本次評估結果與2011年評估結果比較,僅森林的生態效益就增加了1863.22億元,增幅23%【詳細】
我國森林旅游年產值破萬億元
1月31日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2017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3.9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數的28%,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1500億元,成為中國林業的第三產業支柱。【詳細】
森林之都,住在這里就像住在公園一樣
根據資料顯示,有一座城市森林的覆蓋率達到了83%這一驚人的數字,要知道一部分國家級的森林公園覆蓋率都沒有這一數據高,這座城市就是位于吉林的白山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