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寺廟苗木的使用與配置
樹木雖壽長千年,但由于人類的活動而屢遭破壞。莊子在寓言中描述“散木”因無用而保天年,高大悠古。現實中能保存至今的名木古樹多與寺廟有關。由于人們對宗教的信仰,使得寺廟周圍的樹木神化而免遭破壞,歷代相傳,蔚為壯觀。如曲阜孔廟大成門內左側有一檜挺立,高約10m,,粗可合抱,樹冠如帷蓋,青籠蒼翠,旁有一樹樁,飽經風雨而未摧,這便是馳名天下的“先師手植檜”。此檜被視為孔子思想的象征,倍受敬仰。明代鐘羽正的《孔廟手植檜歌》將古檜視為孔學興衰的象征:“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并與王朝的興衰相聯系:“恍惚枯榮關氣數”。孔廟中的另一景“杏壇”,其杏樹不但凝固“孔子游乎緇帷之林,坐休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的歷史故事,而且把紅花搖曳的杏樹提升到:“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在共春熙”的神化高度。再如北京孔廟大成殿前的古柏,已有600多年歷史,“凌寒翠不奪,還暄綠更濃。”據民間傳說,明代奸相嚴嵩代嘉靖皇帝來此祭孔,被柏枝掀掉了烏紗帽,嚴被罷相后,人們稱此柏為“除奸柏”。
清代龔自珍《說京師翠微山》記敘了龍泉寺上之四松:“形偃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畝。”北京西山八大處香界寺山門內的古松,“雪霜知勁質,今古占嘉名”,是寺廟悠久歷史的見證。北京大覺寺寺中有被譽為“大覺六絕”的奇景珍物,其中三絕是古木:植于400年前的白玉蘭、抱塔松和6人方可合抱的古銀杏樹。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