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為民社區居民義務植樹 四年栽植苗木3萬余株
3月11日,彭街道為民社區麒麟閣小區里笑聲陣陣,一番忙碌的景象,在為民社區主任韓平麗的帶領下,小區100多位居民、社工、社區志愿者齊上陣,不到1個小時,共栽植樹木500余株。
當天,在為民社區發動下,還有吉泰陽光小區和裕華苑小區同時開展義務植樹活動,3個小區共有400多人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累計捐款1萬余元,共加密補植苗木1500余棵,像這樣的植樹活動,今年已經是第4個年頭了。
“四年來,我每年都堅持參加社區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看到自己親手栽下的小樹苗一天天長大,小區更綠了,也更漂亮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麒麟閣小區小網格長韓小民說。
據了解,為民社區有26個居住小區、4個居委會,8000多戶、3萬多人口。幾年前,轄區部分商業小區,由于人口多、人員構成復雜,小區公共綠經常受到“侵食”,一塊塊綠地變成“私家”菜地,既破壞了居住環境,居民之間為了爭搶“菜地”還時常發生矛盾,影響了鄰里之間的和諧。
自2014年起,街道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為民社區在3個小區選聘了90多名小網格長,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帶動群眾參與植樹綠化,開展“菜園”變綠地集中行動。
年年歲歲都植樹,歲歲年年綠成蔭。在為民社區綜合黨委的引領下,連續四年來,3個小區的網格長、黨員群眾等共2000余人次,積極參與到“獻出一份愛心、綠化美化家園”義務植樹活動,他們自發捐款購買樹苗、自愿認領綠化苗木進行管護,累計捐款4萬余元,購買并義務栽植各類綠化苗木3萬余株,綠化、補植面積達5萬余平方米,建起了黨員示范林、愛心奉獻林、共建和諧林等綠化片區,讓菜地變回了綠地,菜園變成了花園。
“通過每年不間斷地組織活動,小區居民義務植樹已經成為自覺行動,不僅僅綠化美化了小區,更重要的是拉近了鄰里之間的感情,培養了居民的文明意識、公德意識,促進了文明社區建設。”為民社區主任韓平麗說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