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科學保護修復濱海濕地
記者從市海洋部門了解到,海口市正規劃濱海濕地管理與保護新機制,采取“行政團隊+專家團隊”的模式抓緊前期研究,維護和提升濱海濕地資源的生態價值和服務功能,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效益,促進人海和諧發展。
全市濱海濕地面積共191.99平方公里、占全市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包括淺海水域、潮間沙石海灘、紅樹林沼澤等。根據規劃,到2019年,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70%,恢復近岸港灣水質,確保90%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到二類以上標準。
為科學推進濱海濕地的保護修復,我市邀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作為技術支撐,國家海洋局海島中心主任、國內沙灘整治修復工程倡導者蔡鋒為海口西海岸岸灘整治修復技術團隊首席專家,科學嚴謹地做好西海岸整治和生態修復的前期研究工作,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整治和修復提供好技術支撐。
3月26日,蔡鋒對西海岸整治和修復工作考察調研,并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他認為,西海岸岸灘現狀存在一些問題,如岸灘遭受侵蝕破壞,現存干灘寬度太窄、防護能力不足,也不利于開展濱海旅游休閑活動;沿岸硬質構筑物和護岸離岸線位置太近,造成了海灘不穩定;近岸存在一些不科學的構筑物,割裂了沙灘的完整性和影響了近岸水動力與沿岸輸沙;占灘建筑既侵占了公共空間,又不利于建筑本身的穩定性和防災減災功能。
“為此,我市對西海岸一些使用率低、設施陳舊的建筑物、構筑物、鋪磚廣場等硬質設施進行拆除,修復西海岸自然生態功能。”市海洋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芳介紹,同時,我市將抓緊推進岸灘濕地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嚴厲打擊非法采砂挖沙行為,開展受侵蝕岸段和受損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修復,促進人工岸線自然化、生態化;加強近岸水質環境綜合治理,對沿岸排污口進行全面調查,管理好漁港和各類船舶;嚴格規范漁業養殖,并促進漁業資源恢復;加強岸灘、濕地原生植被保護和修復,與近岸濱海景觀和諧融合。
除西海岸海灣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接下來全市將啟動海口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海口灣(秀英港一龍珠灣)整治項目、東海岸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建設,使海岸帶成為海口一道靚麗風景線。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