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一河兩岸”建設三條綠化帶
廣大市民積極填寫的“一河兩岸規劃建設調查問卷”已經有了結果。4月5日,記者從沈陽市建委獲悉,在沈陽振興發展戰略規劃專家的指導下,沈陽市結合渾河沿線規劃建設調查問卷的市民意見,經過反復論證,已形成了渾河兩岸灘地綠化景觀帶規劃建設方案。按照這一建設方案,沈陽將在今年春季開始實施南陽湖橋至新立堡橋間的南北兩岸灘地濱水矮生植物帶和近水林帶綠化補植工作。
據了解,沈陽未來對“一河兩岸”綠化景觀建設,將重點打造三條綠化帶,一是以馬藺、蘆葦、白茅為主要植物,形成濱水矮生植物帶;二是選取垂柳、旱柳等鄉土樹種,對河岸、慢道兩側等近水區域進行補植,形成厚重連續、氣勢磅礴的近水林帶;三是以鄉土樹種槐樹作為兩岸灘地綠化的主基調,進行槐樹補植,形成背景突出、層次豐富的背景林帶。
“這次綠化補植工程將分三期實施。2017年春季將實施南陽湖橋至新立堡橋間的南北兩岸灘地濱水矮生植物帶和近水林帶綠化補植,形成沿岸景觀帶;今冬明春將繼續實施,形成基調突出、層次豐富、氣勢磅礴的渾河灘地北國風光特色景觀帶。”沈陽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在近水林帶補植上,將主要選擇垂柳和旱柳。沈陽市將嚴格按苗木規格選購圃地苗,要求苗木枝干健壯,形體優美,全冠栽植;苗木移植時盡量減少截枝量,嚴禁出現沒枝的單干苗木。在濱水矮生植物帶補植上,將主要選擇蘆葦、白茅。栽植水生植物時將根據現場情況嚴格注意水位要求和水流位置。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詳細】
山東11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 生態綠化各有高招
記者從山東省林業廳獲悉,山東省日照市、萊蕪市獲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截至目前,全國共計137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