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大研發灌木林蟲災生態調控技術
第八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5月3日揭曉,在76個項目獲獎項目中,“灌木林蟲災發生機制與生態調控技術”名列榜首,成為三個獲得一等獎的項目之一。該項成果由北京林業大學主持,聯合了8個單位,是在11個重要科研項目資助下歷經14年完成的。
這項獎勵是經科技部批準設立的代表我國林業行業最高科技水平的獎項。從2016年開始,每年評選一次。
該成果解決了我國西部灌木林重大蟲災防控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極大提高了我國灌木林蟲災防控的技術水平。與國內外同類研究與技術相比,該成果在灌木林的蟲災發生機制、害蟲引誘劑開發與應用、遙感監測及蟲災調控等方面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6省區進行了大面積示范與推廣后,取得了顯著的防災成效及生態效益。
據主持人駱有慶教授介紹,該項目以沙棘、沙蒿和檸條等灌木林中大面積成災的主要害蟲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系統研究。研究中以致災主體和成災主因研究為基礎,集成了以昆蟲信息素和遙感技術為主要監測手段,以天敵利用、化學生態調控、高效燈誘、植物群落調控為主的灌木林重大蟲災防控技術體系及模式。其成果有5個方面的創新。
經過深入研究,明確了沙棘木蠹蛾、沙蒿木蠹蛾、沙蒿大粒象和檸條綠虎天牛等6種主要害蟲的生物生態學特性,為準確把握關鍵防控環節與技術、有效防控蟲災,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科研人員從多層次、多角度揭示了沙棘木蠹蛾、沙蒿鉆蛀性害蟲和檸條綠虎天牛的成災機制,為提高灌木林穩定性的林分經營技術提供了理論指導。
研究人員自主開發了沙棘木蠹蛾、沙蒿木蠹蛾、沙柳木蠹蛾和榆木蠹蛾性誘劑,以及檸條綠虎天牛和沙蒿大粒象植物源誘劑等6種害蟲引誘劑,明確了誘劑的合理組分及配比,建立了高效的人工合成路徑與技術,建立了成熟的林間監測和誘殺技術參數,具有專一性強、監測準確率與誘集率高等優點。
經過研究,明確了沙棘、沙蒿、檸條等灌木林主要害蟲的天敵種類及優勢種的自控效果。發現寄生蜂、寄生蠅等天敵100余種,包括新發現天敵姬蜂新屬2個、新種30個、國內新紀錄種3個;首次發現了沙蒿主要鉆蛀性害蟲的重要寄生天敵——麥蒲螨,構建了高效的人工擴繁和應用技術體系。
研究人員研發了灌木林蟲災的遙感監測技術。確定了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的特征光譜值,以及沙棘木蠹蛾災害與沙棘樹勢、年降水量及立地因子的關系,揭示了遼寧建平沙棘木蠹蛾災害的多年演變規律。這些進展為蟲災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指導。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北林大師生為京城樹木全面體檢
暑期三伏天,北京林業大學身著【詳細】
中國高校首次開展風景園林學科國際評估
5月24日上午,北京林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就風景園林學/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國際評估情況進行介紹。出席發布會的有副校長李雄,園林學院院長王向榮,副院長董麗、劉志成、鄭曦等。發布會由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孫信麗主【詳細】
北林大學生團隊復原三山五園盛景
一幅仿古地圖上,連綿起伏的西山秀美多姿,水系縱橫交錯,香山、玉泉山、萬壽山、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和暢春園等三山五園,以及寺院、村莊、兵營如繁星般點綴其間,這是經過復原的《三山五園盛世圖景》,而它的【詳細】
“2017智慧城市論壇”將在北京舉行
第20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將于6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