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北“綠肺”建成 新都城區將降溫3攝氏度
為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盛景,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新建一批城市綜合性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小游園、微綠地。
昨日凌晨3時,40輛分別搭載兩株12米高、胸徑30厘米樸樹的紅色大貨車,陸續從郫都區、溫江區、清流鎮等地出發,前往成綿高速新都出入口。作為成都北部生態屏障的組成部分,今日,這80株樸樹就將在新都扎根;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建設,成都市中心城區增植約7萬株行道樹……2017年的春天,成都正被層層的綠意覆蓋。
探點位
37個生態項目集中開工構建北部生態屏障
凌晨6時許,當負責現場管理的成都香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楊帆抵達現場時,已有兩輛貨車在等待卸貨。其余搭載著樸樹的車輛都在距離該點位約兩公里的位置排隊等候。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北改”就是建設提升北部地區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
新都是成都重要的工商業重鎮,其城市定位為“成都北部生態屏障”“成德綿城市群節點”“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集聚地”。“成都北部生態屏障”被置于三大定位之首。今年4月,新都區37個生態項目集中開工,以3287畝的泥巴沱森林公園片區為重點,深入實施“綠化全川·新都行動”,大力開展全域植綠、森林進城、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建還林,切實做大綠色總量。據統計,截至5月14日16時,開展“綠化全川·新都行動”以來,新都區共栽種各類樹木30390株,種植面積945畝,5月20日前將完成“春季行動”的所有栽種工作。
遵循“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根據規劃,新都區將逐年推進綠化工作,計劃到2020年,實現全區人均2棵的目標,森林覆蓋率達23.1%,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52.2%。新建的泥巴沱城市森林公園的面積將達到3287畝,相當于近20個人民公園大小。新都人均綠地面積將增加4平方米。新都城市區域熱島效應將降低3攝氏度。而每年由泥巴沱森林公園提供的氧氣,將達到27813噸。
看規劃
對城市道路、河道實施綠網建設
這個春天,成都北部生態屏障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也于今年3月底啟動建設,成都市共栽植各類樹木214.6萬株……成都,正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近日,成都市印發的《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部署了成都近5年的綠色行動。“成都大的地理格局是兩山環抱,即龍門山脈和龍泉山脈,成都市對兩個山脈謀劃了不同的生態保護行動。”市綠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規劃,成都市將著眼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維護大都市生態安全,規劃市域龍泉山山體1053平方公里,以“兩區三帶、三湖十園、點網密布”為空間布局結構,嚴格保護原有森林生態植被、農田阡陌和河流湖庫等生態資源。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到2020年,山體新植樹造林約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4.36%,建成大都市“生態綠洲”和“大規模綠化全川”的示范區,建成“三湖一山”國際旅游度假區。
龍泉山還將實施生態提升工程。涉及龍泉驛區、新都區、青白江區、天府新區直管區、雙流區、金堂縣、新津縣和簡陽市等8個區(縣)108個鄉鎮,總面積4756平方公里。到2020年,累計實施新造林39.98萬畝,精準提升森林質量30萬畝。
龍門山脈則以保護大熊貓野生種群和棲息地為核心,擬劃市域龍門山脈1464.38平方公里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部分),促進跨地區、跨部門管護資源有效整合,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部分)規劃18.86平方公里范圍實施生態修復,重點加大大熊貓棲息地內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區域生態修復和植被恢復。
在城市道路、河道等沿線,成都還將實施綠網建設工程。在鐵路、公路宜林宜綠地段,打造四季景觀分明的綠色生態廊道。根據成都自然生態、人文歷史資源的分布特點,按照“一核兩帶多廊”的規劃布局,以“拜水觀山”“天府森林”“天府江岸”“翠擁錦城”等九大主題線為基干,串聯市內主要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自然生態空間,形成“內聯外通,綠網縱橫”覆蓋全域的三級健康綠色廊道。
市民期待
今年,是66歲的宋文藝在北三環路三段旁的沙河北岸居住的第八個年頭。每天下午,他習慣性沿著三環路跑上5公里。去年年底,三環路啟動綠化景觀改造工程,宋文藝家門口的川陜立交至鳳凰立交內側約1公里綠道,正是三環路綠化景觀改造后開放的首個示范段。“身邊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每天就像在公園里跑步,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宋文藝希望,這樣的改造能夠更多一些,“生活在成都,就像生活在公園里。”
成都綠色行動主要目標
到2020年
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
綠化覆蓋率45%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
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形成“城區綠心、城邊綠帶、城郊森林”的城鄉一體化綠色生態網絡
構筑生態文明新家園
全市綠色產業示范基地達100萬畝以上
森林覆蓋率達到40%
森林蓄積達到3450萬立方米
全市林地保有量達39.47萬公頃
濕地保有量達2.79萬公頃
森林和濕地年生態服務價值達到456億元以上
基本建成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64.36%
把大熊貓國家公園建成全球最為著名、最具影響的保護特有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生態系統的國家公園
建成健康綠道1000公里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農田成網紅,世界級郊野公園離我們有多遠?
近日,上海嘉北郊野公園的一片農田成了【詳細】
鄭州規劃49個郊野公園 新建公園小游園123個
中牟縣牟山郊野公園、雁鳴湖郊野公園,這樣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