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濕地,顧名思義,就是富含水分、濕潤的地方。廣義的濕地,包括沼澤、濕原、灘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帶,包括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區、河流、湖泊、水庫、稻田等,不論是天然的或人工的、長久的或暫時的、靜止的或流動的、淡水的或咸水的水體。按照這個定義,全世界濕地的總面積為855.8萬平方千米,占地球陸地面積的6%。
科學家為了便于研究,給濕地下了更為精確的定義,即狹義的濕地: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時水深不過6米的沿海地區。其中,沼澤是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濕地。
濕地的總面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為地球20%的生物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濕地上生活著種類豐富、數量繁多的野生動植物,一些濕地還是地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調節水分平衡。有人把濕地比喻為“天然海綿”,當洪水來臨時,濕地可以容納大量水分——濕地表面被水淹沒,底層土壤也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時候,濕地保存的水分會流出,成為水源,補給周邊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濕地,就像給周邊區域上了一份水分調節的安全保險,讓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強。
濕地還能通過水分循環來改善局部氣候?,F代工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影響全球氣候。濕地豐富的水分條件適宜植物生長,所以大部分濕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濕地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當這些植物死亡以后,殘體會交織在一起,在濕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層,碳元素就以固態形式保存下來。
除了水分直接蒸發,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促進水分循環,把濕地里的水分化為氣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大氣中??諝庵械乃侄嗔耍瑵穸纫簿驮黾恿?,降水量也會發生改變。濕地就是這樣通過水分循環,調節地方氣候。
濕地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質,凈化水質。濕地不同于河流,這里的水流速緩慢。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被農藥等污染過的農業污水進入濕地以后,因為運動速度減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能逐漸沉淀下來。而一些濕地植物有非常強大的吸收有毒物質的本領,它們能轉化毒素,使水重新變得潔凈,有效地凈化水質。
人體中的腎臟起到調節身體水分循環、排泄新陳代謝廢物的作用,濕地對于地球的意義與此相似,所以濕地被叫作“地球之腎”。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冢簼竦厝氤敲廊绠?/a>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谑泄蚕诔羲w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