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用多元參與合作機制保障可持續發展
斯德哥爾摩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完善城市環路,并沿城市環路進行多處棕地改造,加密城市中心區。哈馬碧湖城和皇家海港區都是這一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其中哈馬碧湖城是啟動最早的示范和試點項目,而皇家海港改造則是收尾項目。
斯德哥爾摩城市環路和棕地改造區。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天時地利的發展條件
皇家海港區不僅臨海,而且緊鄰深入到城市中心的一條最重要的楔形綠地:皇家獵場,可以說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作為新的城市功能區,它南接市中心,北鄰大學區。舊有的碼頭將保留和發展郵輪。什么樣的發展目標才能不辜負這樣一塊寶地呢?
等待復蘇的皇家海港區
2009年,C40城市氣候領導小組啟動了“C40氣候正影響計劃”。這一計劃旨在鼓勵大型城市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并作為城市實驗室,推動環境可持續、能夠適應氣候變化并且經濟可行的城市發展模式。當時的斯德哥爾摩市長Sten Nordin正是這一計劃的發起者之一,并已經為皇家海港區醞釀了新的環境目標,同年皇家海港區就正式啟動成為第一個C40氣候正影響城區試點項目。
斯德哥爾摩市長Sten Nordin,領取2009年瑞典城市品質獎
從斯德哥爾摩城市在波羅的海的區域發展中來看,皇家海港區的建設更加具有戰略意義?;始液8蹍^2030發展愿景指出斯德哥爾摩城市將繼續加強它在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地位。以皇家海港為龍頭的內港區的設施將得到現代化改造,發揮新的作用,成為斯德哥爾摩的水上門戶,成為與波羅的海各國聯系的重要郵輪碼頭?;始液8蹍^也將相應成為一個新的經濟、文化、休閑活動中心。
斯德哥爾摩皇家海港區
皇家海港區的發展規劃始于2000年,包含北部的 “鹿園” 住區,中部的港區商業服務中心,以及南部的Loudden商住混合區。改造和開發后的皇家海港區計劃容納1萬套住宅并提供3萬個就業崗位。
建設中的“鹿園”住區
城市功能與建筑環境
皇家海港區旨在提供一個以多元化的建筑和生活方式為特色的城市環境。建筑和環境的設計要有助于在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們主動采取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們建立良好的互動。
19世紀末的天然氣儲氣設施改造成為音樂酒店和劇院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多位學者:可持續發展是城鎮化最緊迫挑戰
6月2日在西安舉行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高峰論壇上,多位學者表示,實現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當前最緊迫挑戰。【詳細】
“山水宜居—中國園林風光展”亮相斯德哥爾摩
2017年4月26日下午,由中國駐瑞典使館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國園林博物館共同承辦的“山水宜居--中國園林風光展”在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隆重開幕。【詳細】
《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在京發布
7日,《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中文版在北京正式發布,《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由聯合國發布,旨在增強可持續發展問題高級別政治論壇的科學與政策對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