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虹:勇于改革創新 推動遺產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6月10日,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啟動活動暨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在神農架隆重舉辦,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倪虹表示,遺產事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一項光榮而神圣的偉大事業。要抓住當前大好時機,勇于改革創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持續辦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推動遺產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以下為倪虹講話原文: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相聚在美麗神秘、令人向往的神農架,啟動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召開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首先,我代表住房城鄉建設部,向遠道而來和長期關心支持中國遺產事業的國內外朋友、各界人士,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各遺產地的廣大干部職工和遺產保護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決定,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設立,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對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歷史擔當,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壯美自然景觀和悠久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設立,將有利于激發全社會參與保護遺產的熱情,更好地推進自然遺產事業發展。
世界遺產是最具突出價值的自然區域和文化遺存,也是人類應對生態危機和文化危機最具認同感的戰略舉措。2016年1月聯合國第70屆大會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要求,“進一步努力保護和捍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今年是中國成功申遺30周年,1987年我國首批6個遺產地入選《世界遺產名錄》。30年來,中國世界遺產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已擁有50項世界遺產,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遺產大國。
30年來,我們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通過科學規劃、統一管理,有效保護了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喀斯特、花崗巖、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跡,最優美的山岳、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佛教、道教、古建、耕作等人文景觀,以及大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努力實現了遺產資源的永續利用。
30年來,我們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我們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及多個世界遺產國家建立了緊密聯系與合作,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中國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文化景觀遺產所具有的自然與人文和諧交融,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豐富了世界遺產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內涵。中國特色的自然遺產保護管理模式,豐富了國際遺產保護的理論和實踐。
30年來,我們堅持依法保護的原則。構建了以《城鄉規劃法》《風景名勝區條例》等10余部法律、行政法規為龍頭,以30余部地方性法規、世界遺產地和風景名勝區專項法規為基礎,以相關配套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為支撐的法制體系,認真履行了《世界遺產公約》。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廣大遺產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得益于國內外專家的智力支持,也得益于新聞媒體朋友們的廣泛宣傳!
展望未來,下一個30多年,將是我國實現“中國夢”的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時期。我們的遺產工作將大有可為,更應大有作為,為“中國夢”增光添彩。
我們要認真履行《世界遺產公約》,擔當起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歷史責任;對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要強化履約責任,讓世界遺產的名片更加靚麗。對正在申報世界遺產的提名地,要對標提質,加強培育。
我們要認真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科學謀劃中國遺產事業的發展,使嚴格保護、永續傳承的遺產理念落地生根,轉化為全面推進和提升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實現保護與利用的雙贏,推動中國從“遺產大國”邁向“遺產強國”。
我們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向社會宣傳展示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的珍貴價值,展示我們在保護遺產、服務大眾方面所做的努力,引導全社會了解、關心、支持和參與遺產保護工作,營造有利于遺產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同志們,遺產事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一項光榮而神圣的偉大事業,不僅肩負著保護我國珍貴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的重要使命,也是讓人類財富世代相傳、永續利用的共同利益所在。我們要抓住當前大好時機,勇于改革創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持續辦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推動遺產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后,預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祝各位來賓在湖北神農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