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社區圣堂設計:用建筑創造教堂的哲學
最近,Kaira Looro 競賽剛剛拉下帷幕,該競賽旨在為塞內加爾(Senegal)塔納夫(Tanaf)社區設計一座多信仰的公共社區。Sean Cassidy 和 Joe Wilson 的設計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他們提出了一個帶有下沉室外壕溝的環形小圣堂,使當地人能夠私密地進行深思與祈禱。同時,中央圣地被設計由當地人用手工制作的粘土磚建造,就像 Cassidy 和 Wilson 解釋的那樣,如此構成的設計從圖形字面上理解意為"上帝給予的土地" ,引發的現實意義就是社區平等"尊重每一個人的信仰"。
Kaira Looro 競賽的名字取自塔納夫當地曼丁國語(Mandingo)中的"為和平建筑"。競賽要求參與者開發一個小型宗教設計,關注于"為缺乏材料和低技術的地區帶來可持續且文化驅動的建筑"。這是 Cassidy 和 Wilson 選用粘土磚的靈感來源,因為他們在嘗試采用一種普遍、低廉且可持續的建造方法的同時,也在試圖使用這種方法,"以新的創造性方式來使村民推進傳統,并給他們一個值得自豪的空間"。
這種自豪體現在了建筑形體上。"圓是形體的生成器,它普遍,團結,且代表和平,"建筑師說,"這個形式有別于其周邊環境,成為村子里的地標。"為了更強調其地標的身份,建筑本體退離道路,創造了一個用作會面與活動空間的民用廣場。
在這個文脈中,建筑下沉的樓層及環繞的壕溝起到了一個重要的心理作用:"向下走入地面增強了從開放到神圣的過渡,"設計師說。在這個下沉的區域內,空間被進一步劃分為公共與私人:用于個人深思的空間列于建筑的邊緣,而建筑的室內用作集體禱告的空間。
相關閱讀
杭州成雙遺城市:西湖、大運河兩世界遺產
6月22日北京時間15:19,卡塔爾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執行主席宣布: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杭州繼西湖之后,又多了一項世界遺產。緊隨其后,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亦成功申報世界遺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