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規劃百個郊野公園 副中心林蔭路全覆蓋
生態城市建設
黨代會報告為建設生態城市指明了“天藍水清、森林環繞”兩大目標,提出城市將戴“綠色項鏈”。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現已建成81個郊野公園;五六環間有條件的平原造林地塊也將逐步改造為郊野公園。此外,城市副中心將百分之百覆蓋林蔭路。
生態城市目標:天藍水清、森林環繞
6月19日,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蔡奇在會上作工作報告。對于過去5年的環境治理,報告給予的評價是:成效顯著。
報告指出,過去5年,北京全面打響治理大氣污染攻堅戰,淘汰全部“黃標車”,告別燃煤發電史,PM2.5年均濃度2016年比2012年累計下降23.7%。與此同時,完成平原百萬畝造林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2.3%,林木綠化率達到59.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6平方米。
談到今后5年的奮斗目標,報告中提出建設“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的目標。報告提出,打贏污染治理攻堅戰,分階段制定實施治理計劃,確保PM2.5年均濃度下降幅度符合國家要求;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全面建成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加強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建設,給城市戴上群眾期盼的“綠色項鏈”。
大氣治污綜合運用經濟、行政等手段
從1998年起,北京開始大規模綜合治理大氣污染。2013年,PM2.5正式納入監測范圍,這一年,北京出臺史上最嚴的清潔空氣五年計劃。此后5年,關停燃煤電廠、壓減燃煤總量,壓縮小客車總量、淘汰老舊機動車,嚴格環境準入、調整退出污染企業等等,在治污過程中,從此前單一的行政手段,逐漸向綜合運用法制、經濟、技術和行政手段轉變,打“組合拳”。
2016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8微克,同比降幅達9.9%。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說,2017年治理大氣的力度更大,難度也更大,相信通過超常規的努力,年底會給出生動的答案。
■解讀
1“郊野公園”將改造提升為“城市公園”
“生態城市”怎么建?黨代會代表、市園林局局長鄧乃平介紹,2000年開始,北京實施建設了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主要目的是改變過去城市發展中“攤大餅”的情況。
根據規劃,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位于三環至五環之間,面積310平方公里,規劃綠地156平方公里。鄧乃平說,目前,已實施130多平方公里。
隨后,北京開始建郊野公園環。鄧乃平說,這幾年,新建了60個郊野公園,加上原有的,形成了81個郊野公園,與規劃中的約100個郊野公園仍有差距。
隨著城市發展,原來的郊野公園將變成城市公園。鄧乃平說,下一步會改造提升,例如,增加休閑健身設施等。
報告中提到的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則位于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及邊緣集團外緣至六環路外側1000米,主要位于五環到六環。規劃總面積1650平方公里。鄧乃平說,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建設主要將有條件的平原造林地塊逐步改造為郊野公園。
2城市副中心今年啟動42綠化工程
報告中還提到,聯合開展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建設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鄧乃平表示,環首都指得是圍繞首都、天津及河北的交界地區,依托現有資源,宜林則林。“目前,規劃仍未出臺”。
此外,對于永定河綜合治理,鄧乃平提到,永定河在京流域約170公里,治理中涉及水、林和濕地。未來,將恢復山區植被,城市段建設濱水公園,郊區段則建設生態廊道。
未來,也將加強城市副中心園林綠化建設。鄧乃平說,今年,已啟動42項綠化建設,同時,會提高綠化水平及精細化管理。鄧乃平提到了現有公園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公園景觀設施雖好,市民卻暴露在陽光下,大家便不愿再到這些公園。“今后,城市副中心將百分之百覆蓋林蔭路”,鄧乃平說,讓大家有開車在森林穿行的感覺。
■追訪
多區談如何落實建設“生態城市”
西城西海植蘆葦變身濕地公園
黨代會代表、西城區園林綠化局局長高俊宏昨天表示,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擴大城市綠色生態空間,加大“留白增綠”力度,西城區年內還將新增16處綠色公共休閑空間,并在年底啟動西海的濕地建設。
“環繞什剎海有3處綠道不通,年內都將打通。”高俊宏說,今年,西城區啟動前三門大街(西城段)和什剎海綠道建設,將建設屋頂綠化1萬平方米,垂直綠化1000延長米。
什剎海還將進行濕地建設,并于年底在西海試點。高俊宏說,建設濕地可以避免水體富營養化,增加水質凈化能力。西海水比較淺,建設濕地的條件較好。園林部門將在西海近岸栽種約30種植物,包括蘆葦、荷花、水蔥等,打造河岸自然景觀。
黨代會報告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高俊宏介紹,西城區把街巷胡同當作城市客廳,精心打理,積極綠化。
上月,京韻園、東椿樹等4處綠色公共休閑空間建成開放。高俊宏介紹,十一前,西城還將建成開放16處類似的休閑空間,總面積3萬平方米,屆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高到92.74%。“十三五”期間,西城區一共將建100處綠色公共休閑空間。
高俊宏還透露,動物園批發市場騰退后,將隨著功能調整進行綠化建設。預計動批功能調整規劃年底出臺,明年五一前綠化的思路也將明確。
石景山每500米即可見公園綠地
石景山為西山及永定河交匯點。黨代會代表、石景山區代區長文獻說,2015年開始,石景山啟動了“西綠東引”工程,目前,已經完成永定河綠化及“長安綠軸”建設,同時,阜石路生態通風綠廊、蓮石路通風廊道、五環路通風綠廊也基本建成。在此基礎上,東部公園群提升工程正在申報立項,西部城市公園群仍在規劃中。
據了解,“十二五”末期,石景山區綠化覆蓋率為51.31%,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為72.6%。預計2017年底前,區域內綠化覆蓋率達到52.1%,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7%。文獻表示,未來,石景山區將實現每500米能見到公園綠地,且綠地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
公園和道路綠色網點正在逐個逐條完善提高。文獻說,利用疏解、治亂、促提升騰退的土地,也將加快綠化覆蓋率的增長。
延慶5年內森林覆蓋率提至60%
黨代會代表、延慶區委書記李志軍表示,延慶一方面圍繞服務保障世園會、冬奧會籌辦和中關村延慶園建設三大發展引擎,做好環境治理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加快疏解的同時大力發展延慶的綠色產業。
延慶制定了園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三產融合、輻射帶動”的現代園藝產業發展方向。并圍繞“中關村延慶園”,構建“高精尖”綠色經濟結構。
談到延慶的生態建設,李志軍介紹,延慶提出要確保未來五年內PM2.5年均濃度降到35微克/立方米,確保河湖水質基本達到Ⅲ類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左右等目標。特別是,延慶將緊緊圍繞服務保障世園會、冬奧會籌辦的現實需要,完成世園冬奧主題景觀提升、濱水景觀建設、道路景觀建設、城鎮靚化、大地美化等工程,構建“三山環繞、三水串連、新城引領、一川溢彩”的景觀格局。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農田成網紅,世界級郊野公園離我們有多遠?
近日,上海嘉北郊野公園的一片農田成了【詳細】
從北京東遷看國內外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
北京市委市政府將于近期陸續遷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隨著市級行政機構正式遷入通州,北京將進入名副其實的“副中心時代”,城市發展重心也將隨之強勢東移【詳細】
鄭州規劃49個郊野公園 新建公園小游園123個
中牟縣牟山郊野公園、雁鳴湖郊野公園,這樣的【詳細】
蔡奇:北京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
昨天(19日)下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來到通州區,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