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近60年 罕見植物小南星在四川再次露面
此次發現的小南星。孫海攝
保存在英國皇家植物園標本館(K)的小南星標本
如果不是在草叢中多看了幾眼,小南星或許還要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潛伏”下去。這種在林下離群索居的植物“精靈”,曾經一度被植物達人們遺忘,最后一次被記錄,還是1958年在四川馬爾康被植物專家采集到,這之后的數十年,一度銷聲匿跡。
今年6月底,一群植物愛好者來到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查瀕危植物的分布和種群信息。著名植物科普組織“喵喵植物控”發起人孫海擔任了這次活動的專家領隊老師。一株天南星屬植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經過專家鑒定,這正是消失已久的小南星。作為我國特有的植物,它們生活在海拔3000-3600米的高山草地,少有人發現。
不期而遇扭傷了膝蓋發現了它
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達人孫海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植物愛好者們,到密林深處進行植物調查。行進到金草坡時,孫海意外扭傷了膝蓋。原本走在隊伍前面的開路先鋒掉了隊,一個人在針葉林里,尋尋覓覓。
蝦脊蘭、報春、捕蟲堇……海拔三千米左右的森林中,植物王國里的植物總是能讓人耳目一新。流連其中,一株深紫色的植物引起了孫海注意,憑借著長達八年的野外植物觀察經驗,孫海判斷,這是一株天南星屬植物。
“但它比一般天南星屬的植物要更低矮、更小巧。”孫海也有些摸不準,這株植物肉穗花序的根部有一個佛焰苞,底部為深紫色,頂上還有三道白色條紋,上面的附屬物長而纖細。
孫海趴在草地上,對著這株植物拍下了照片并做了解剖圖,發給自己研究天南星屬植物的朋友進行辨認。“這種植物在現場只是零星分布,并不多。”孫海又圍著草地找了一圈,只發現了三株。
反復確認隱居多年后終于露面
“研究天南星屬植物多年的馬政旭,確認了這就是天南星科天南星屬下的小南星。”孫海說,馬政旭對于這一發現也非常興奮,他還曬出了一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目前唯一的小南星標本。
系在植物根莖上的標簽,還記錄著采集人吳中倫——著名森林生態學家、森林地理學家。采集時間為1958年6月24日,采集地點在四川馬爾康。小南星最先被植物學家發現,還是在1890年的12月,英國人普拉特在四川康定采集到了樣本。1977年,天南星科分類專家李恒在《我國的天南星科植物》中將其中文名定為“小南星”,這個名字隨后被《中國植物志》吸收,最終成為本種的通用中文名。馬政旭也表示,小南星的標本數量較為稀少,在世界上各大標本館內十分罕見。1958年至今,再也沒有在野外采集到這種植物的新標本。今年在哥倫比亞舉行的國際天南星科植物大會上,馬政旭和李恒也將分享關于中國天南星屬植物的分類研究及最新進展,小南星的出現,無異于錦上添花。
學術價值有利于今后研究保護
在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中查詢小南星,出現的是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這株植物還沒有一張彩色照片。”孫海介紹說,因為沒有在珍惜瀕危植物數據庫里,在數據庫中,只有隱棒花、八仙過海這些天南星科的植物,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平時的調查中又沒有被發現,很多人還以為它們消失了。”孫海介紹說,這就跟距瓣尾囊草一樣,如果不是一次意外,人們甚至都不會發現它的蹤跡。在2015年,植物達人們在西嶺雪山發現了百合科萬壽竹屬的一種萬壽竹,最終在2016年,由植物學者朱鑫鑫博士正式發表為一個新種——以西嶺雪山命名的西嶺萬壽竹。“這次發現之后,后來我們在四川其他區域也發現了它們的分布。”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不少植物的處境開始變得不容樂觀,而小南星得以生存下來,離不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腐殖質讓它們在樹林中得以存活。它們為珍惜瀕危植物數據庫的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數據。
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植物學博士顧有容也表示,小南星是天南星屬下一個比較少見的類型,關于這個種類的文獻也比較少,而且這么多年來都沒有發現新的標本,對于這種植物的辨認也容易出現混淆,此次發現也證實了這種植物的分布,對它們今后的研究和保護也會更加有利。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美如仙境!四川又添兩處國家級地質公園
近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了擬授予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共有31家地質公園入選,四川有兩個,分別是四川鹽邊格薩拉地質公園、四川達古冰山地質公園。截至目前,我省國家地質公園數量增加至16個,位居全國第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