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規劃打造城市慢行系統
烏魯木齊市將建513平方公里的慢行系統,新區建設要預留自行車道,老城區提升改造要改善現狀慢行空間,首府將形成“一主、一輔、一環、十射”慢行網絡結構。
7月7日,記者從烏市城鄉規劃管理局了解到,正在實施的《烏魯木齊市中心城區慢行系統規劃(2016-2020年)》做了上述規劃,這意味著,今后首府市民騎自行車出行將變得越來越普遍。所謂打造城市慢行系統,就是要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建設,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市民中短距離出行和與公共交通的接駁換乘問題,打通“最后一公里”;還可以有效解決快慢交通沖突、慢行主體行路難等問題。
近期,烏市就將在高鐵片區建立試點,建設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遠期與地鐵、公交結合大力推廣,實現市民們騎車出門的愿望。同時,烏市還將在會展片區、紅山為核心的“四山三塔”片區和水上樂園-十七戶濕地片區打造休閑慢行系統。
據了解,慢行系統規劃范圍與烏市中心城區規劃范圍一致,約513平方公里。未來,烏魯木齊中心城區將整體形成“一主、一輔、一環、十射”慢行網絡結構。
所謂“一主”是指以“北京路-友好路-南湖路-解放路-勝利路”和“水磨河流線濱水休閑道-東泉路-大灣路”兩條縱線,以及“城北隔離帶休閑慢道”、“新醫路(紅光山-鯉魚山-大小綠谷-白鳥湖-王家溝綠谷)”、“四山三塔綠色慢行廊道”3條橫線構架而成的首府主要慢行通廊,用于銜接首府城區中主要的交通站點、商業節點及主要公共和綠化節點。
“一輔”是環網狀的輔助慢行通廊,用以連接主要慢行節點、公共空間、小區及綠化景觀節點。建設中,將依托烏市城區內豐富的景觀資源和街道環境,結合公共交通網絡,并與城市景觀節點、綠地、旅游系統相結合,將慢行空間與城市景觀廊道、綠色生態廊道和休閑旅游熱線合并,提升慢行系統的環境品質。
而“一環”指的是通過打造繞城高速綠化帶郊野休閑慢行通廊來實現,也就是結合繞城生態帶規劃帶內布置環形綠道。“十射”就是規劃中共有10條“射線”,分別從中心城區向城市四周輻射,打造出10條郊野慢行通廊,與繞城生態帶和周邊景區連接。
目前,烏市大小綠谷片區休閑慢行已初具規模,城市共享單車的相關建設也越來越完善。據悉,2017年,經開區(頭屯河區)在此前設置30個自行車站點的基礎上計劃再增添25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屆時,該區公共自行車總量將達1200輛。
相關閱讀
烏魯木齊市將打造60平方公里生態濕地公園
今年,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將打造60平方公里候鳥生態濕地公園,包括運動休閑等8大功能區和自然棲息地等4大鳥類保護區,整體的建設周期為5年左右。【詳細】
烏魯木齊人民會堂周邊片區將打造水景觀
烏魯木齊人民會堂周邊片區將打造水景觀。【詳細】
烏魯木齊柴窩堡湖國家濕地公園恢復施工
繼去年12月底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后,近期,位于烏魯木齊達坂城區的柴窩堡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恢復項目正式開始施工。建成后,將實現濕地保護與自然風光并存的模式,打造觀景、旅游、徒步的家庭式生態旅游環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