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未見開過 上海小區景觀噴泉為何成擺設?
7月12日,入伏第一天,上海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橙色預警,最高溫達到38℃,成了今年以來最熱的一天。天氣預報顯示,接下來幾天,熱度依然不會減退。
在這樣的高溫天里,如果在小區看到噴泉,你的心里會不會感覺到“一絲涼意”呢?
然而,晨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曾經作為眾多小區重要賣點的噴泉景觀,在炎炎夏日卻成了擺設:不少噴泉池水早已干涸,燈具、噴頭、電線、水管,暴露在干涸的水池里,積滿了落葉和污垢,噴泉池里的雕像等小景甚至蒙著厚厚一層灰塵。
曾是小區一景的噴泉,為何成了擺設,甚至淪落為破壞小區景觀的罪魁禍首呢?
▲黃浦華庭小區噴泉線路裸露
入住8年從未見噴泉開過
黃浦華庭小區一進門,就是一個廢棄的噴泉。
“2009年,我住進來之后,就沒有看見這里噴過水。”看著孩子往噴水池邊上跑,張女士一把拽過孩子,不讓孩子靠近,“那些電線裸露在外,不知道有沒有電,萬一觸電可不得了”。
7月11日下午,晨報記者走進小區后,在三輛汽車后面,看到了這個荒廢在觀墻下的噴泉——燈具、噴頭、電線、水管,暴露在干涸的水池里,池子里早已沒有一滴水,積滿了落葉和污垢,甚至可以看到到處亂爬的小蟲子。
“當初購房時,銷售人員把小區描繪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確很吸引人。我們來看房子的時候,小區里綠樹成蔭,亭臺水榭都有,特別是一條彎彎的小河,從小區里流過。”張女士說,現在不光噴泉不噴了,那條小河的河水也早已變得渾黃,水面上不時漂浮著垃圾。
令張女士不解的是,盡管小區里的噴水池一直沒有噴過水,但是水景維護費卻照收不誤
晨報記者在一張名為《黃浦華庭2.25元/月/m2物業服務收費分等收費標準》 的表格上看到,小區業主每月每平方米要向物業公司繳納8分錢水景維護費。該表格明確規定,物業“每周一次巡視檢查噴水池、水泵及其他附屬設施。損壞部分及時修復,保證其正常運行。”
“我家房子130多平方米,每個月支付水景維護費10.4元,一年120多元。可是,一次也沒享受過噴泉的服務!”張女士說。
“我們早就把水電都切斷了,哪有電漏出來呢?”負責管理黃浦華庭的華府天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楊經理說,他們是開發商的前期物業,開發商移交給他們時,噴水池就沒有噴過水。
那噴泉以后還可能噴水嗎?
楊經理說,不可能了,因為“隨便噴噴,幾百元就沒了”。
維保成本高噴泉不開放
黃浦華庭的噴泉問題并非個案,上海多個小區都存在噴泉池棄用的情況。
屹立家園位于寶山區,小區進門處的綠色花壇和被花壇圍繞的歐式噴泉曾是小區一景。如今,這里的綠化依然茂盛,但綠化環繞的噴泉池卻早已干涸,水池里金色的小天使雕像上蒙著厚厚的灰塵,部分噴泉設施也已從水池中取出。由于設備荒置,這座原本供居民游憩的小花園,已鮮有人問津。
“我也記不得噴泉上次開是什么時候了,好好的設備就這樣被浪費掉了。”小區居民黃阿姨說,在她的記憶里,這座噴泉已經荒廢多年。
負責管理屹立家園的物業公司——上海北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員證實,小區噴泉確實久未開放,原因是物業公司實在無法負擔高昂的維修、維護成本,“我們物業費為0.55元/平方米,新一屆小區業委會尚在組建中,噴泉池的維修、維護成本特別高,物業公司實在承擔不起。考慮到設備逐漸老化可能會出現漏電等問題,兒童在水池邊玩耍還可能出現溺水等險情,如果要繼續使用還必須加派人手看護,我們就把噴泉停用了,等新一屆業委會上任,再請他們決定噴泉如何處理。”
因為“沒錢修”而荒廢
與屹立家園的噴泉相似,浦東新區博愛家園的噴泉池水也被排得干干凈凈,生銹的金屬管暴露在外,遠遠看去,十分突兀。
“這個設備一年多不噴水了。”負責管理博愛家園的物業公司——上海匯虹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員解釋說,“池底漏水,即便往里面注水也要漏掉。”該工作人員說,不修理的原因是因為“沒錢”。
河南南路1001弄明日星城的噴泉,也成了擺設:“物業剛進來的時候,噴泉是好的,但也沒怎么噴過。后來就壞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修過。”
怕噴泉壞掉選擇少開
同樣是出于錢的考慮,黃浦區滄海苑的業主和物業為節省開支,選擇盡量少開噴泉。
“噴泉會開的,但要碰到好事情,比如說誰家結婚了,和物業說好,噴泉就會開,其他時間很少開。”一名上了年紀的居民說。
“少開噴泉的原因,是怕它壞掉,因為這座噴泉已經運轉十幾年了,一直靠我們物業公司小修小補,沒有大修過。現在我們把噴嘴小心保護起來,因為我們打聽過,大修一次要接近十萬元。”負責管理滄海苑的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
業內分析
養護噴泉最大開銷是人工成本
記者調查發現,小區噴泉被棄用,主要是由于錢的原因。那么,一座噴泉的運行維護成本究竟有多高呢?
上海某小區業委會主任王先生說:“噴泉養護成本非常高,小型社區很難承受。”
他以自己所在的小區舉例,這座中型噴泉池,占地三四十平方米,噴泉有三圈,可噴射高度為3-6米,每天早晚各開一次,噴泉日均使用時間為兩小時。這種情況下,運行這樣一座噴泉,在不出現大規模維修的情況下,每年也需要支出至少5萬元。
在另一個小區的物業經理看來,養護噴泉的最大開銷是人工成本。
“我們小區有三個水池,共150平方米左右,噴泉不會每天開放,在炎熱的季節,噴泉每逢周末會噴水一段時間。此外,遇到節假日,噴泉也會噴水。即使這樣,每年養護噴泉的費用支出也需要10萬元左右,其中40%以上是人工費。”
該物業經理解釋,人工費的支出,主要源于噴泉池,“如果想要保持池底干凈,需要每兩周換一次水,每次需動用四個人,工作需要大半天,才能完成。這個活很苦,打掃池底,需要把水鏟出來,夏天在太陽下工作,冬天還要站在水里。”
物業管理專家黃友健說,如今,偏低的物業費的確制約了小區水景的養護:“2014年之前,有水景的小區,業主需在物業費中單獨支付一筆水景養護費,用于小區水景養護。但2014年之后,物業費價格放開了,全部打包在一起,水景一項不再被單獨列出。這些年,由于人工成本上升,物業費難以覆蓋人工成本,價格高昂的水景養護也就逐漸被忽略了。”
黃友健說,如今,噴泉不再運行的小區有很多,有些小區直接將噴泉池改為了養魚池,因為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水景養護成本。
編輯:董杰
相關閱讀
鄭州景觀噴泉變身冰塔 路人紛紛拍照留念
昨天上午,鄭州市民何女士向本報反映:經三路上一單位院內的景觀噴泉,華麗變身“冰塔”,路人紛紛贊嘆大自然的神奇,并拿出手機拍照留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