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市場最缺什么苗?市場主流樹種有哪些?
由于環境污染的日益嚴峻,2017年各省對加快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提出了林業改革和加大資金投入。伴隨著各地區2017年綠化造林規劃的出臺,各地區綠化造林用苗顯而易見,當下苗市真正缺什么?一起來看看!
一、法桐、白蠟、國槐仍是主流品種
在北方城市綠化中,法桐因為喜光、耐寒、很少落果、飛毛、價格適中等原因是城鎮道路綠化中應用最多的樹種之一。白蠟適應性很強,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澇、耐鹽堿、耐干旱,特別在干旱、少雨、較寒冷或地下水位高的澇洼地、重工業區以及鹽堿含量較重的地區,是北方城鎮綠化和生態防護的首選樹種。國槐在華北平原、黃土高原,以黃河流域應用最多,是我國北方城市廣泛應用的行道樹和庭蔭樹,也是目前嫁接龍爪槐、金枝槐等觀賞品種的惟一砧木樹種。此外,國槐對二氧化硫、氯氣及煙塵的抗性較強,在當今環境保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前景仍然十分廣闊。
二、北欒、五角楓將是北方市場緊俏樹種
北欒耐寒、開花,生長速度慢,每年都供不應求。五角楓是著名的彩葉樹種之一,極具觀賞價值,是北方市場庭蔭樹、行道樹及風景林的主要綠化樹種。目前,五角楓、北欒的市場需求量很大,但是它們生長速度慢,市場供不應求,因此它們將成為市場緊俏樹種。
三、中南部地區:三角楓、五角楓、樸樹、香樟仍是主流
三角楓、五角楓、樸樹、香樟等樹種,一直是中南部地區綠化的主要樹種。近年來,這幾個品種用量大,但是達到標準的苗卻不多,而苗圃培養的苗未能接續上,出現了斷檔。以樸樹為例,從小苗到大苗價格都很不錯。未來中南部地區,它們將是市場主流品種。
四、未來功能性樹種將更受重視
①一些抗旱、節水、少病蟲害、抗污染的鄉土植物;
②耐旱、抗寒、耐熱、抗鹽堿等抗逆性強的綠化樹種;
③面向特殊綠化空間的抗性強、生長慢、低維護的樹種;
④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兼具生態效益的經濟林樹種等等。
五、苗木生產規模化、精品化成重中之重
苗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穴位,那就是苗木的培育種植必須要有足夠的數量,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苗木必須要有足夠的規模。大型工程規模大、要求高,為了達到震撼人心的景觀效果,設計師們經常要求批量種植一些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高檔次綠化觀賞樹木。實踐證明,規模產生效益,規模產生力量,規模產生價值,規模決定成敗。
長期以來,我國苗木生產格局都是以分散的農戶個體經營為主,而且這些分散的個體經營者經常會在他們巴掌大的苗圃地里種植多個種類的苗木,散而雜是其共同的特點。這一現實強烈表明了苗木生產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緊迫性、必要性。苗木企業的崛起要堅守高品質、有規模、重管理,這也是是苗木企業走向高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則。
苗木的需求隨社會發展而變化,市場的發展趨勢在不斷變化,機會稍縱即逝。在全面推進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今天,苗木人要學會看市場和把握市場,要用工業思維、工匠精神去認真對待苗木產品,一是要盡力把它培育成精品,二是要盡量把它培育成有足夠規模的同一規格產品,適應市場變化,甚至能引領市場潮流,才能在市場上獨樹旗幟,占據一席之地。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