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和新型城鎮化重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研究預測,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約有10億人生活在城市。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城鎮化質量不高、農民工市民化滯后、人口過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霧霾、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城市病”。如何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化解和預防城鎮化出現的問題?如何真正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讓城市、城鎮成為綠色生態、安居樂業的家園?
日前,在“一帶一路”特色小鎮雙創投資論壇上,長期關注城市治理現代化問題的知名專家、新全球化智庫秘書長乾泉,就目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特色小鎮開發、雙創戰略,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特色小鎮政策和與會者進行了交流。
針對很多地方仍舊缺乏對特色小鎮規劃發展的認知情況,乾泉形象地用16個仿生模型生動地為特色小鎮提供了新的戰略思維和產業規劃工具,描繪出特色小鎮的戰略規劃全景:
戰略定位是小鎮的未來,特色是小鎮的生命,立項是小鎮的“身份證”文化是小鎮的“基因”,人是小鎮的“靈魂”,建筑是小鎮的“骨胳”,產業是小鎮的“血液”,項目是小鎮的“肌肉”,企業是小鎮的“腎臟”,雙創是小鎮的“心臟”,生態是小鎮的“肺”,旅居是小鎮的“脾胃”,品牌是小鎮的“五官”,投資是小鎮的“荷爾蒙”,智能化是小鎮的“大腦”,治理結構是小鎮的“稟賦”,物流交通是小鎮的“新陳代謝系統”。他還就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項目、經濟治理政策工具,如PPP、政策性扶持基金、政策性貸款政策運用,建立產業孵化、企業孵化和項目孵化機制,借助投融資平臺系統架構,引入特色小鎮平臺公司治理模式,就特色小鎮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間的邏輯關系,特色小鎮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關系做了闡述,并指出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應該是企業孵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新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院和全球特色小鎮聯盟中國委員會聯合有關央企和上市公司攜手組建了“中國文化旅游與新型城鎮化建設聯合體”作為規劃、投資和聯建特色小鎮、產業園區、雙創示范基地的孵化開發平臺。
相關閱讀
別讓特色小鎮傷了群眾
近日,筆者下鄉到一個正在建設的特色小鎮調研,聽到幾名農民對此頗有微詞。一位群眾指著剛拆掉的房屋氣憤地說:【詳細】
無品質支撐的特色小鎮還能“火”幾年?
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我國如火如荼、遍地開花。但中投顧問發布的《2019-2023年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入庫特色小鎮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落地率為 31.6%。【詳細】
特色小鎮需要“減負”再出發
特色小鎮建設已進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