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如何將苗木產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提速和人居環境“以人為本”新理念的盛行,城市綠化建設的規模更大、要求更高,經歷了數年低潮期的綠化苗木市場也漸漸迎來復蘇。
面對更廣闊的市場和更激烈的競爭,為了促進苗木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專家提出了幾點對策措施,不妨看看。
升級改造基地
首先可根據所在地區花木種質資源特色、氣候類型特點等,選育出獨具特色的鄉土新奇品種,同時科學地引進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一些品種,提高花木產品質量。
其次,一些較老的花木基地要改造提高,發揮優勢,有計劃地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可以將培育鄉土觀賞綠化苗木、盆花、盆景以及鮮切葉等作為主營業務。一些鄉土樹種如榕樹、香樟等應以培育大規格苗木為主,以提高綠化苗木的規格和數量。而對于新建基地,而要注意集中連片,打造特色,無論是花木兩種基地、大苗基地、高檔花卉、盆景基地、盆栽草花還是鮮切花生產基地,都應形成鎮鎮有特色、村村有精品的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才有利于增強整體競爭力。
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引進良種,經引種、試驗,發展適應本地區氣候和土壤特點、市場前景廣闊的優良品種;或充分挖掘鄉土品種資源和野生品種資源,從中培育出有市場前景、有地方特色的新品種。
二是加強實用技術推廣,特別是主要苗木花卉品種的專用基質、專用肥料、專用藥劑及供水、供肥、病蟲害防治和保鮮等技術。同時加強苗木花卉的集約管理,抓好病蟲害的防治,適當稀植、強化整形,確保產品質量。加強圃地的管理,日常撫育管理做到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
三是要注意結合氣候環境條件,立足于科學性和實用性,大力推廣設施栽培、容器育苗,以提高自動化水平、產品質量檔次和單位面積產出率。
合理調整品種結構
根據城市公共綠化正在由大規模綠化轉向新建綠地和原有綠地改造并重,由追求數量轉向追求品質的趨勢,在苗木品種類型上,要控制短線生產,發展長效產品,著力培育中、大規格苗木。增加大規格的常綠和落葉綠化苗木,花、葉、果兼賞的環保苗木,色彩明艷、具芳香味的大規格苗木的生產規模,適當減少一般小灌木的重復生產。為提高苗木附加值,增加經濟收入,應積極發展容器育苗,適當發展整型苗木。針對苗木市場越來越強調品種廣適性、抗逆性的需求趨勢,增加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產品的生產面積,適當發展耐鹽堿、耐水濕的常綠喬木樹種。
積極打造市場品牌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品牌效益對于任何商品都至關重要,由于苗木花卉產業的影響更加持久,因此品牌建立顯得更為重要。
企業等生產經營單位,要改變“小而全”的經營模式,發揮自身的優勢,努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開發自己的主打產品,創出品牌。要做到從生產、包裝、運輸到售后的一條龍優質服務,以優質的的生產、銷售和服務,樹立提高品牌形象,擴大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競爭力。
加強信息交流
相關部門或產業協會應進一步加強苗木花卉信息體系建設,將加強標準化信息咨詢作為服務苗木花卉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信息發布體系,定期發布市內外苗木花卉產需信息,使企業和生產經營單位能及時了解、掌握市場產銷動態。同時利用互聯網先進技術,收集有關苗木花卉種植的標準和技術規范等,實現資源信息共享。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