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理威脅生態的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圖)
由于繁殖力極強,互花米草已經成為津冀渤海地區最主要的入侵物種,嚴重威脅著沿海地區的生態平衡。針對互花米草泛濫的情況,濱海新區日前出臺相關方案,對永定河口至河北交界處沿海灘涂互花米草進行專項治理,同時在治理上不斷探索,試驗多種治理方法,以獲得適宜本地區的成功治理技術,恢復濕地生態。
互花米草(中國風景園林網配圖)
據了解,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上世紀九十年代引入天津海域。昨日上午,記者在濱海新區北疆電廠附近沿海放眼望去,一簇簇的大片互花米草占據了海邊灘涂。記者了解到,這片海域灘涂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重要的棲息地,世界僅存一萬多只,絕大部分集中在這片灘涂越冬,泥質海灘的保護非常重要。互花米草在逐年泛濫,正侵占大量沿海灘涂。
“為了修復受損濕地功能,為候鳥營造良好的棲息環境,整治互花米草刻不容緩。”濱海新區漢沽林業站站長王峰介紹說,2015年新區農委提出了“濱海新區濕地與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方案”,將互花米草治理提上重要議事日程。2015年4月區農委漢沽林業站用刈割、人工拔除、刈割加黑膜覆蓋等多種方法進行治理實驗,收效不明顯。2016年6月,新區農委投入專項資金100萬元引進灘涂米草除控劑防治技術,并在漢沽北疆電廠南側海沿區域實驗性治理互花米草400畝,治理效果明顯,灘涂魚蝦蟹貝類未發現異常,并通過了國家瀕管辦、市林業局、農科院專家組驗收。目前,在治理區域內,未發現其生長,生物多樣性已陸續恢復。
“通過兩年努力,新區永定河河口至河北交界處沿海灘涂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根治,治理面積3000畝,消除互花米草優勢群落影響,豐富物種多樣性,保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生態安全。”王峰介紹說,按照相關治理方案,今年新區將繼續開展永定河河口至河北交界處互花米草治理實驗,治理面積1000畝。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野燕麥等在列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并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詳細】
33種外來植物“入侵”江蘇
有統計資料顯示,1958年至今,中國的入侵植物物種數量從58種上升到250多種。現場,專家們呼吁,希望中國也能像歐洲國家一樣,引種過程中能夠有健全的約束機制,預防出現類似“加拿大一枝黃花”這樣物種入侵的“危機”。【詳細】
專家:外來物種應科學看待管理
外來物種,并不能等同于壞東西,實際上絕大多數外來物種是好東西。不能將外來物種一概“污名化”,我們應該警惕的只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就是所謂“外來入侵物種”。面對外來入侵物種,我們需要社會各方關注并提高防范意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