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問題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嚴重“饑渴”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占國土面積的近60%,全國1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的河流,比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2.7萬條……而氣候變暖進一步加劇了土壤水分流失,據統計,近幾十年,中國的氣溫升速大于全球,“三北地區”的氣溫升速大于全國。
由于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因素,有限的水資源只能“供養”有限的植物。如果在生態建設中過多地使用“耗水大戶”,結果只能有兩個:一是因為水分供應不足,樹木旱死;二是樹木與人、畜、糧爭水,加劇本來就矛盾重重的水危機。而耐旱型植物種類豐富,適用性強,園林應用形式多樣,對于減少養護管理費用,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都有重大意義。
因此,在園林綠化中選擇耐旱花草唱主角,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其成活率,而且對于建設節約生態型城市益處多多,更加符合地域園林城市建設的自然規律。
耐旱型植物的特點
旱生植物是指生長在干旱環境中,能長期耐受干旱環境,且能維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長發育的植物種類。
這類植物在形態或生理上有多種多樣的適應干旱的特征,多分布在干熱草原和荒漠區。旱生植物能借助生理上和形態上的一些特性在干旱條件下保持植物體內適宜的含水量。這些特性中有的是可以減少水分損失的旱生結構,如葉片縮小變厚、柵欄組織發達、角質層蠟層發達、表皮毛密生、氣孔凹陷、葉片向內反卷包藏氣孔等,有的是加強吸水能力和儲水能力適應干旱,如提高細胞液濃度、降低葉細胞水勢、擴展根系、提高原生質水合程度等。
傳統園林中耐旱型植物的應用
耐旱型植物是一大植物種群。在傳統園林中,一些耐旱的喬木、灌木等樹種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應用,如:白皮松、刺槐、紫穗槐、臭椿、桑樹、槐樹、欒樹、構樹、楝樹、楓香、木麻黃、黃連木等喬木,夾竹桃、梔子花、十大功勞、連翹、胡枝子、忍冬等花灌木。但是在有些應用中,人們過多強調景觀效果,沒有充分利用其節水耐旱的特點,與喜水植物搭配,使其節水的功能沒有得到發揮。
在意識到發展“節水園林”的必要性及經濟性的同時,許多省市都著手調整以往的綠化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耐旱、耐瘠薄、易管理的植物種類,節省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同時有些地區也認識到應用耐旱型植物的重要性,開展了調查研究適合本地園林種植的耐旱植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豐富的野生資源有待開發
我國地域遼闊,生境多樣,擁有豐富的耐旱觀賞植物野生資源,如寧夏地區的金葉蕕、黃花磯松、互葉醉魚草、大葉補血草,新疆地區的檉柳、沙拐棗、沙冬青,重慶地區的金發草等,這些野生耐旱植物在建設節水型園林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潛力。但是有些植物由于缺乏成熟的繁殖與栽培技術,未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 - 2017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