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七大中國古典園林植物
芭蕉
“扶疏似樹,質則非木,高舒垂蔭”,芭蕉,自古以來不知承載著多少中國文化和風雅。葉如巨扇,葉片嫩綠惹人喜愛,盛夏能遮天蔽日,給人以清涼之感,若園內植上幾叢芭蕉,綠蔭濃密,蕉窗夜雨,更是一派詩情畫意。
古人種芭蕉未必全在窗前,大約因為房舍較為低矮,臨窗觀景方便,雨滴芭蕉,聽來格外真切。詩句中,雨與芭蕉似乎是絕配,但是芭蕉并不全然只能詮釋憂愁,在《南鄉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就讓人心馳神往。
海棠
“紅妝翠袖一番新,人向園林作好春。”海棠在我國栽培歷史也有2000年,在秦漢以前,關于其在園林中的應用在造園文獻中并沒有專門描述,從漢代開始海棠作為一種觀賞樹種應用在園林中。
唐時郊野別墅園平泉莊之嵇山就以海棠等為主要景色。“海棠”一詞在宋代首次出現。而宋代文人普遍喜以海棠為題材,或詩,或文;宋代帝王也十分重視海棠,真宗皇帝御制后葩雜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到了明清時期,海棠不僅用于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還應用于寺廟園林,如清代法華寺有海棠院,詩云“憫忠寺前花千樹,只有游人看海棠”。清時公共園林如杜甫草堂,少數民族園林如西藏的莊園園林也廣泛運用海棠。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