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規劃歷史城市大公園體系 推新設計概念
揚州古運河風光帶
目前,江蘇揚州市市已編制完成環揚州古城大運河遺產展示利用工程方案,該方案把整個揚州歷史城市作為一個大的公園體系來規劃,以環揚州古城運河水系及古城內部水系為骨架,以建設運河綠道、水上旅游、標識系統、展示館、博物館為基礎,以運河遺產主題展示系統、運河濱水史道系統、運河水上文化活動系統、運河遺產數字創新系統四大系統為支撐,提出“河城一體、史道文心”的設計概念。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作為一個線性活態的巨型文化遺產被全世界所矚目。淮揚運河揚州段遺產區共有6條河段、10個遺產點,基本覆蓋了水工遺存、各類伴生歷史遺存、歷史街區村鎮、相關聯的環境景觀等主要遺產類型。
在申遺期間及申遺成功之后,揚州積極探討運河遺產保護利用模式,大運河遺產保護與利用呈現出良好態勢。
市政協委員冬冰建議,應打通和整合現有的揚州古城運河遺產資源,建設環揚州古城運河遺產公園。具體內容包括“六個一”:一條大運河綠道,將沿運河眾多的文化廣場和市民公園串聯(如大王廟廣場、夫差廣場、鑒真廣場、杜十娘廣場、茱萸灣景區、揚子津古渡公園、三灣濕地公園、瓜洲公園等),成為獨特的休閑和體育健身線路,將來可在此舉行徒步、馬拉松、自行車等比賽;一條水上精品游覽線,完善提升目前的古運河及二道河水上游產品,開通水上巴士,形成水上、船上、岸上互動;一個環古城運河遺產解讀展示工程,此工程國家文物局已批準立項并撥付了前期工作經費,可做成國家樣板;一個旗艦型大運河博物館或世界運河展示館,全線目前還少有特別成功的案例,揚州作為大運河聯合申遺及保護管理牽頭城市最有條件去做;一個運博會永久會址(已建成)、運河論壇及世界運河歷史城市合作組織秘書處,特別是合作組織秘書處已經實質性高效率運轉;一個運河特色風情小鎮集群,包括邵伯、揚子津和高旻寺、三灣、瓜洲,都有良好基礎并在具體推進。
市文物局表示,我市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大運河遺產的多種保護利用模式。寶應大運河遺產服務展示中心、寶應二里排河運河景觀帶正在建設。高郵明清運河故道(一期)保護整治工程已經完成,二期項目實施方案已經編制完成。盂城驛保護展示工程已經全部完成。運河界首古鎮段保護工程正在實施。邵伯明清運河故道保護展示工程、運河主線邵伯段保護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大運河邵伯古鎮段遺產展示利用項目方案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復,目前已上報該項目的資金預算。邵伯船閘展示館、廉政文化館已經建成。揚州鹽業文化展示館(汪魯門宅)已經招標成功,正在推進實施。揚州水文化展示館(盧宅對面)正在做提升方案。廣陵、邗江也正在以運河遺產為主題,建設運河文化專題展示館。
市文物局表示,2017年初,我市編制完成環揚州古城大運河遺產展示利用工程方案,該方案把整個揚州歷史城市作為一個大的公園體系來規劃,以環揚州古城運河水系及古城內部水系為骨架,以建設運河綠道、水上旅游、標識系統、展示館、博物館為基礎,以運河遺產主題展示系統、運河濱水史道系統、運河水上文化活動系統、運河遺產數字創新系統四大系統為支撐,提出“河城一體、史道文心”的設計概念。環揚州古城大運河遺產和揚州歷史城市為“文心”,串聯了各相關遺產點、展示點的大運河遺產河道和綠色步道為“史道”。“文心”也包含“綠心”,即城市中心的大型綠化體系。該方案經過多次專家論證后上報到國家文物局。
(中國風景園林網摘編)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古運河畔“長”出生態公園
4月15日,位于江蘇揚州南部城區的古運河畔,占地3300多畝,總投資57.48億元的三灣風景區,鮮花怒放、綠樹成蔭,春意盎然。經過兩年多的規劃改造,昔日雜亂不堪的城中村和灘涂地,變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詳細】
江蘇揚州打造玉蘭花和海棠花景觀大道
記者從項目方獲悉,揚子津生態中心首發項目正在進行掃尾工程,將在園區道路兩側打造玉蘭花景觀大道和海棠花景觀大道,預計工程將在月底前全部完工。【詳細】
揚州市民精心雕琢私家園林首次集體亮相
5月31日,揚州當代私家園林藝術品賞會在揚州非遺集聚區舉辦,50多個由揚州市民親自精心雕琢的私家園林首次集體亮相,讓眾多游客和市民一睹了揚州人豐富多彩的造園作品。【詳細】
揚州生態大走廊241種植物扮靚“七河八島”
5.22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旅游”。昨天,市環保局發布一份資料,披露了江淮生態大走廊的生態資源家底。記者了解到,江淮生態大走廊區域擁有野生鳥類100種以上,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大鴇、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