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進入新階段 好多假項目簽約后開不了工
金永祥在進入2017年以后一直想控制公司的人員規模和業務的發展速度。
金永祥是大岳咨詢公司的總經理,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他判斷中國的PPP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指的是,PPP已經進入需要進行費價制度改革的時候。
于是金永祥就有意識地控制公司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其后的變化也符合了金永祥的判斷,無論是財政部的50號文還是78號文,都在不斷明確這樣一個信號:加強對不規范PPP的約束和管理。
7月31日,財政部召開進一步推進PPP規范發展工作座談會,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在當前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形勢下,部分地方政府和市場機構對PPP發展前景表示擔憂,認為政府付費類PPP與政府購買服務一樣,都屬于被政策限制的范圍;事實上,中央始終將PPP定位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改革,當前提出的一些政策要求,是對短期內一些錯誤認識和違規行為的修正,有利于PPP事業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永祥告訴經濟觀察報,這與他年初的判斷是一致的,現在做PPP的就是三方:政府方、社會資本方和金融機構方,現在政府一方最重要。
金永祥判斷,PPP經過三年的快速發展,市場已經開始發揮自我調節作用,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
新階段
2016年是PPP快速發展的一年,金永祥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2016年底公司人數達到四五百人。簽約合同數也是大幅增長,2013年有50來個合同 (啟動之前),2014年大概是101個,到2015年的時候是245個,2016年達到400多個,2017年會再漲到600個。
但是,到了2017年,金永祥認為PPP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特別是在項目中發現,都需要做兩評方案,另外好多項目簽完約后并不落地,開不了工。兩評方案是指,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評價,在評價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已經離地方政府財政支出10%的上限越來越接近。財政部在2015年4月印發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可承受能力論證指引》中明確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金永祥判斷,這其中會出現部分項目操作不下去的情況,然后就是有些項目簽約就沒開工,大部分簽完約在那放著就變成假項目,做不下去了。
金永祥給出了必須進行費價改革的理由。他表示,如果不進行費價制度改革,就無法真正推動PPP沿著市場化方向真正走下去??纯船F在ABS(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為什么做不下去?就是因為市場對項目沒有信心。為什么沒有信心?還是因為沒有現金流。現金流從哪兒來?政府使用者付費。政府沒能力付費了,做那么多項目,政府哪有那么高能力付費?讓使用者付費就意味著公益項目也得收費,讓過去價格不到位的逐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盤PPP的大棋才能盤活。
金永祥認為,PPP項目一半開不了工的原因是項目完不成融資。完不成融資的原因是沒有收費和價格制度改革。
政府付費項目的減少,是否意味著PPP增速的下降?在財政部PPP中心的最新一期季報數據顯示,在財政部PPP項目庫中,政府付費和政府市場混合付費項目數8,625個、投資額11.4萬億元,分別占入庫項目的63.6%和69.5%,占比穩定。
10%的難題
財政部在2015年印發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其中一條規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省級財政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確定具體比例,并報財政部備案,同時對外公布。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認為PPP發展不規范可以歸納為“四個問題”:其中一條就是支出上限“虛化”問題。對于PPP項目支出責任不得超過預算支出10%的規定,一些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把關不嚴、執行不力,還有些地方政府能力不匹配,對當地財力和支出責任測算不準確,導致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流于形式,失去了“安全閥”功效,很可能加劇財政中長期支出壓力。
金永祥此前就判斷,在PPP項目中財政支出的空間已經到了邊界,大家都懷疑財政還不起錢,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經引起眾多關注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財政支付能力確實承受不小的考驗。
一位PPP專家對經濟觀察報表示,PPP項目政府支出事項會增加未來政府支出負擔,過多項目可能導致財政收支矛盾加劇,從而帶來債務風險的隱患。正是為了防止PPP項目政府支出事項過多而催生債務風險,財政部發文作出規定,PPP項目需要從一般公共預算中安排的支出應當嚴格控制在10%以內,這主要就是防止地方政府超出財政承受能力大量上馬PPP項目。
在上述PPP專家看來,政府付費和使用者付費項目成本均是受益者負擔,但現階段從防控風險角度考慮以使用者付費項目優先為宜。無論是政府付費,還是使用者付費,只要是公共服務項目,其成本最終都是受益者負擔,一種是通過向社會公眾收稅支付費用,另一種是通過向特定的受益者收費支付費用。從受益對象看,政府付費類項目公共屬性更為突出,外溢性更強,更具有大眾性和普惠性,是地方政府更應優先支持的領域。當然,這要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不可不顧財政承受能力。
考慮到經過三年多突飛猛進的發展,各地PPP項目政府支出事項已普遍逼近10%紅線,根據現階段“防風險”主基調,應從嚴控制新上馬政府付費類PPP項目。
史耀斌在7月31日的講話中強調,要重點把握好PPP工作的“四條線”,其中一條就是要嚴控“紅線”。要強化財政承受能力論證10%“紅線”的硬性約束,統一執行口徑,加強信息公開。所有項目都必須在PPP綜合信息平臺中,及時公開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及有關數據。未按規定公開的,要從項目庫中清退。各地要建立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統計監測體系,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對接近或超出10%紅線的地區,要進行風險預警。
就算有著10%上限的財政控制,但是PPP的大潮還在繼續向前推進。
難以控制的速度
金永祥發現了PPP外部環境的變化,就琢磨要進行策略調整,他要控制公司的發展速度,把發展速度降下來。“必須要控制發展速度,但是實際上這速度很難控制。”金永祥說。
當金永祥想控制速度時,公司的規模已經接近500人,要把公司每年50%的業務增速控制住確實不易,由于PPP業務發展太快,金永祥在壓人以后發現,有些項目干不過來了。
金永祥發現,在那些做不過來的項目中,一些是前期做爛的項目,還有一些縣市級的項目也出現了。這些新變化讓金永祥更加謹慎。
金永祥告訴記者,現在80%的業務來自老的客戶和客戶之間的推薦。因為價格問題,金永祥認為他的公司在新的項目上,競爭力優勢并不明顯。
在這次PPP大潮中,涌入的不僅是項目和資本,還有大量的咨詢公司,一些公司拿到PPP項目的咨詢業務,靠的就是低價中標。但有些中介公司會將項目做砸,政府就要重新選擇中介公司,這已經成為影響PPP項目落地的一個日漸明顯的問題。“真正新增的業務,是那些以市場方式進行選擇的項目。此前有一個項目,地方政府由于我們提供的報價高而選擇了價格更低的咨詢公司,但后來項目做得不順利,又重新找到我們,價格當然是以市場方式來商定的。”金永祥告訴經濟觀察報。
?。ㄔ瓨祟}:一家中介公司眼中的“PPP冷暖局”)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資金鏈緊張 東方園林多處PPP項目建設停滯
在資金鏈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東方園林的PPP項目進展如何?【詳細】
PPP項目清理漸入尾聲 規范發展利好龍頭企業
一度被冷卻的PPP市場又出現回暖跡象。上證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蒙草生態等PPP【詳細】
園林綠化行業方興未艾 PPP模式獲企業青睞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和城市環境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正式納入【詳細】
PPP驅動園林行業高增長 蘊含豐富投資機會
響應民生訴求與提升城市價值驅動地方政府園林生態投資快速增長,行業空間廣闊。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全社會對生活居住環境要求不斷提高。地方政府積極響應這一民生訴求,同時為促進城鎮價值(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