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揚子江城市群戰略新載體
在“1+3”功能區戰略“新藍圖”中,由沿江八市組成的揚子江城市群,承載著更高水平提升區域發展質量、更廣范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時代使命。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加速城市群綠色生態發展。首先,共筑生態安全屏障,嚴守重要生態空間。以長江生態恢復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為契機,構建人-自然-社會和諧共處、良性循環的生態循環系統,促進揚子江城市群生態循環鏈的形成。其次,推進污染物協同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擴大環境污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的區域范圍,完善環境污染防治聯動機制。突出整治沿江化工污染,加大低端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岸線資源。最后,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形成市場化運行機制。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加快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擴散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影響,加速城市群轉型創新發展。首先,擴容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構建中國制造2025江蘇樣板區。理順國家級規劃與揚子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關系,更好服務于區域發展的大局。在蘇中3市試行示范區的有關政策,帶動“三大跨江融合板塊”的轉型升級。其次,深入實施轉型升級工程,推進產業高端化和服務化。引導制造業向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網絡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最后,積極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助力城市群轉型創新發展。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產業經濟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建立以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現代生產體系,打造一批智能工廠。
鼓勵沿江各市展開互補分工與合作,加速城市群節約集約發展。一是充分發揮各市自身優勢,統籌兼顧區域整體利益。樹立“區域發展一盤棋”的理念,打破沿江橫向割據的不利局面。深化各市基于產業鏈的分工與合作,推動形成協調發展、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破除區域行政壁壘,加速沿江城市無縫對接。堅決消除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統一市場建設。積極探索產業升級與城鎮轉型的聯動機制,推動兩岸城市融合發展。三是推動異地園區聯合共建,放大“飛地經濟”示范效應。繼續加大沿江兩岸城市共建“飛地經濟”的力度,推動組建沿江跨地區合作聯盟。完善“飛地經濟”利益共享機制,做到“親兄弟,明算賬”。
落實高水平“雙向放開”發展戰略,加速城市群開放融合發展。一是樹立“東西互補、雙向開放”發展新思路,拓展城市群發展新空間。通過企業走出去、園區共建等多種途徑,促進有關產業梯度轉移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用好長江上中下游地區生產要素配置的互補性,促進產業、經濟要素雙向流動新態勢。二是強化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區域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啟動揚子江城市群軌道交通網建設,打通跨區域高速公路主通道、普通國省干線通道的“斷頭路”,助推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三是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增開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上航線和班次,推進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鼓勵企業直接投資“一帶一路”國家的傳統優勢產業和裝備制造業,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南亞、中歐和非洲市場。
(作者為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
相關閱讀
發改委:全國城市群規劃年內有望全部完成
清華大學最近開展的一項【詳細】
北京城市新規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北京新總規中的河北機遇【詳細】
江蘇:海內外專家建言揚子江城市群建設
在(江蘇)省政府指導下,省發改委日前牽頭舉行國際咨詢會,來自國家部委和海內外的12名專家學者對正在編制的《揚子江城市群發展規劃》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規劃充分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和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