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案例對比:創造城市濱水區復興新模式
2017-08-21 08:35:00 作者:郭愛/編譯 來源:WLA 瀏覽次數:
蘇州河
將蘇州河恢復為舒適而又有活力的公共空間的規劃無疑是在城市中心區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除此之外,新的規劃同時為該地區帶來了生態修復的機會,這是濱水工業區之前沒有考慮到的。漂浮的濕地增加了河岸這個有限的空間的濕地的面積,改善了河水的水質,也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河岸臺地式的濕地增加了雨水的儲蓄量,附近路邊的雨水花園可以過濾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沉水植物可以進一步純凈水質,改善水體的狀況,這與人工設置的一些設施一起為鳥類筑巢提供棲息地。
蘇州河
城市濱水區復興新模式
幾十年來,濱水區開發的思想不斷發展,這些思考在今天的城市規劃和設計中也能體現出來。中國、智利、美國和其他一些濱海城市的規劃和設計都創造了21世紀具有生機和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濱水空間。當城市不斷從濱水區崛起,這一新的模式將為房地產的發展開創可行的方法,建設具有活力的濱水公共空間,崇尚自然生態,通過強大的規劃和設計讓濱水區與城市的密切相連。這樣可以讓濱水區更加貼近人們,也使人們更加親近城市濱水區。
編輯:guoa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汪怡嘉: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
汪怡嘉女士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國區景觀設計副總監,致力于園林景觀規劃及設計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項目經驗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其它亞洲不同地區的項目。項目類型包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