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的系統,生態城市是一個統籌理念,包括產業、社會文化,另外,建海綿城市要做好對水的利用和管理,把被打斷的生態鏈條重新建立起來。
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
以下是演講實錄:
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的系統
感謝各位領導和在座的各位朋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關于生態城市、海綿城市和生態修復的一些內容,講一些我的研究思考。
講到海綿城市,講到生態城市,要看一下生態和文明這兩個詞兒的關系。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生態是一個狀態,是生活環境的狀態。什么樣的狀態最好?我們認為平衡的狀態是好的,上午很多院士講了生態的問題和環境的問題,在城市里面往往把人當成一個核心要素,人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這個關系也是一種平衡,人是這個關系里面的核心要素。文明比較好理解,是人類今天的成果。這兩個疊加在一起,就是生態文明這個話題,生態文明是未來或者現在正在即將進入的生態狀態。
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存在著農業文明、生態文明、工業文明并舉的狀態,我們并沒有全部進入生態文明的狀態,北京、上海也沒有進入,我們的目標是生態文明,衡水的目標也是生態文明。怎么界定農業、工業、生態文明呢?除了環境要素之外,很大的問題是產業要素,產業的比重和產業的關系,不談產業只談狀態是悖論,是無法實現的,今天衡水的問題很多是產業造成的。我們無法跟新加坡比,我們有我們的道路,我們有我們的對策,我們有我們的困惑和困境。
到目前為止,人類和地球經歷很多生態生代。生態生代是什么?生態生代首先是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今天在座的很多同仁一起來探討,首先在思想上要進行洗禮,我們怎么對待生態,怎么對待環境,比我們簡單地做一些技術工作可能更為重要。我們的理念和價值觀是什么?有人常常講,中國需要一場文化的復興,這個復興是什么?就是人和自然的關系,個體和公共的關系,我們至今沒有建立起來起個人和公共關系的文明理念,什么都希望拿到家里,對公共的東西視而不見。上午有兩位院士講了,空氣、水、土壤都是公共的東西,我們對它是視而不見的。
對于城市生態來講,我們認為它是一個人為主體(的生態)。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不是生物為主導的系統,不像自然生態系統,而是以人為主導,本質上是社會學的東西。人的文化,人的思想如果不更新的話,城市生態的實現是非常難的。它具有非常強的人工化的環境,這是無法逃避的。海綿城市是希望開發的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最小,人工化的環境也是不可逃避的,我們不可能回到原始社會生活。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自然界里,地球上所有東西都是平衡的,水去哪兒了,實際上沒有出到地球之外,由一個小循環變成一個大循環,它是開放的。城市是能量物質的不斷收入,產生的廢棄物要不斷地代謝,如果代謝不掉就變成了污染,這是一個開放系統。我們希望這個開放系統盡可能降低開放性,讓它循環起來,也就是生態城市和海綿城市的對策。這個循環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做不到,尤其是大城市,可以做一些局部的小循環,自然生態系統中完全可以自我循環,沒有垃圾的概念,也沒有廢物。為什么產生了廢物,是因為循環被打斷了,依賴性很強,所以它是一個多學科,是社會經濟和環境相融合,首先第一位是社會問題。我們國家在這分析的研究反而是最弱的。學界經常會講紐約、澳大利亞、新加坡2030、2050年規劃愿景,首先講的就是社會公平,社會總有一部分是處于弱勢。第二個講的是可持續,就是以社會理念為推導的發展理念。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