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建生態城市需要統籌產業和社會文化
全球城市面臨很多風險。首先全球氣候變化,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工業革命一百年來到現在地球溫度不斷地上升,到今天為止上海的溫度還是30多度,連續出現40多度的高溫,降雨不均衡,海平面不斷地上升。因為我們要做氣候適應性城市,去年公布了20多個氣候適應性城市,大家有行動,但是行動并不徹底。所以我們要對氣候的風險進行治理,要將氣候的評估作為宜居,要用綜合的手段來適應它,做彈性和韌性的嘗試,也就是我們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一些可以預測的影響。比如說如果上升2度的話,植被就會發生變化,原來由暖溫帶的植被變成偏亞熱帶的植被類型,會帶來一些原來沒有的病毒,這些都是不可預測的。
城市化過程中(會帶)來的生態風險,在前20年,我們國家都在研究這方面的內容,比如說熱島效應。夏天京津冀地區為什么很多城市出現極度污染,就是熱島效應,下面是熱的,上面是冷的,蓋住了,污染物出不去。還有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問題等等。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全世界的城市梳理一下,會看到有很多的叫法,比如說生態城市是一個統籌理念,包括產業、社會文化。宜居城市新加坡提得比較早,宜居城市是講人類本身,交通的可達性、生活的舒適性。韌性的城市是指應對自然災害的彈性,有沒有彈性,彈性大不大,脆弱度怎么樣,能不能適應??沙掷m城市是從能源的角度來談的,我們國家還提出了園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衛生城市,現在又講氣候適應性城市。中國的城市環境非常復雜,我們有干旱,有高原,有濱海,有荒漠地區,都有人居住。海綿城市是這幾年要重點實現的城市類型。
世界主要國家城市化現狀
前兩年我們研究了全球生態城市,紐約不是生態城市,上海、北京也不是生態城市,新加坡是生態城市,因為新加坡有獨特的產業結構。生態城市基本上以中小型城市為主,人口壓力不是很大,人口一旦上來,很多問題很難化解。你天天吃肉,還想讓血壓下來,那是很難的。北京有兩個指標,一個就是控制人口的總量,只減不增。為什么?再增加,這個城市就承受不了。生態城市的指標,土地、交通、城市綠色空間、生態經濟、文化、立法、生態社區,不同的城市針對的目標是不一樣的,衡水是以自然為主導。一個城市生態的發展指數,把它列為幾類,資源、環境、經濟、行為、政策,統一做評價。我們靠生態行為、生態政策來引導。
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治理分為幾方面:一是源頭要減量,源頭降低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使用強度,節約資源、低碳、綠色生活、保護環境。二是過程控制,過程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污染負荷,資源化利用、生態消解、節能減排。三是末端修復。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園林協會副主席、韓國國立江陵原州大學環境造景學科教授、韓國綠地生態學會會長趙泰東先生發表了題為《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廣場為例》的主題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