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寧:從綠地到園林——基于地理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
園林作品不能簡單當綠化工程看待
濟南園博會濰坊園設計,這個方案之前做了幾次政府都不滿意,他們想做的東西很簡單,我們希望在他們的展園里面放一個大風箏,把風箏這個主題做起來,我們希望在風箏的基礎上,通過風箏引出一系列的對場地,對園林的認識。最開始我們想營造一些風箏的動感,強調從地面到空中的感受,但是做完之后覺得這個園子放在設計師展園比較合適,放在城市覺得不太合適,覺得不耐久,不容易保存。后來全部變成了相對比較堅固耐久的景觀,在風箏的主題下我們關心的不是風箏本身,而是風箏為什么在這個地方出現,或者應在一個放風箏的場景(出現)。濰坊是濱河城市,是兩座舊城中間夾著的河道,我們布局上就借鑒了城市的特征。另外,我們在園博園里想營造濱河的河灘地,表現清明時節人們在河灘地上放風箏的場景。所以把原有地形做了切割之后,形成了兩層花園,地面是一層,表現的是以活動為主的河灘地,上面是一層,表現的是城市格局。環形的坡道和臺地更好的借鑒園博園的湖景和山景。同時按照他們的期望,塑造風箏的造型。我個人更關心的是場所的設計,表現一種河灘和自然的地理風貌,很多公眾關注的是風箏的造型,這兩方面可以得到比較好的融合。這個方案建成之后,是濟南園博會的大獎(得主)之一,同時也是四大觀摩園之一。
隨后我們又做了山東臨沂的園博會展園。這個場地也在河邊,水景非常豐富,我們希望從河里取一些水,利用地形形成水苑,以后通過水墻落下來,經過一系列處理,同時把龍形蜈蚣的風箏造型跟園里面的場景結合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水苑。我個人更關心的是怎么營造一個水苑,同時把水苑里面水的處理作為一個展示的內容,但是對當地政府和公眾而言,希望有一個比較耀眼的元素在里面,所以就把龍形蜈蚣的造型放在了里面。建設程度之后形成了類似于水處理的小型濕地,或者是一個小院,在小院里把水的凈化過程,當地常見的泉水地貌特征和人工利用水,取得水景的特征形成了三個小景區,利用龍形蜈蚣的造型串起來。
日照銀河公園改造設計。我們每做一個項目都會考慮這個項目在城市里面跟山水之間的關系做一個交代,尋找出原有的自然機理。整個公園和廣場占地100公頃,包括一部分的建筑,它原來是一個采石場,把采石場注上水之后形成了一個水塘,原有是簡單的綠化,包括市政府前面的廣場和公園都沒有明確的場地特征,也沒有項目本身應有的特征,就是沒有任何特征的綠地。原有的場地里面是大量的采石之后留下的巖壁,這是我看到的全國堆假山最自然的巖壁,包括原有的石灘上長出的植物,原有的設計做了人工化的東西,放了亭子、圍欄,甚至把這些用水泥抹掉,繡上一些花兒。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是改變原有的在陸地上形成的框框,把人吸引到水邊在水面上活動欣賞巖壁。另外就是對過去相對生長不太好的地域條件做一些改變,通過地形的塑造使得空間關系、山水關系更好,同時為植物生長狀態條件。這個湖有的地方水非常深,最深的地方是二、三十米,可以劃船,非常不安全。我們想用浮標的概念,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另外劃船的時候作為浮標,萬一不小心落水了,抱著浮標能有人救你。是由于一些技術原因等等,最后這個項目不能實施。同時沿線想做一些環形的棧道和懸崖壁上的棧道,后來考慮到嚴重性的問題也沒有實施。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園林協會副主席、韓國國立江陵原州大學環境造景學科教授、韓國綠地生態學會會長趙泰東先生發表了題為《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廣場為例》的主題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