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
區域協同振興,整合資源優勢
魯爾是德國以前最支柱的工業地區,包括了大大小小61個城市,在20世紀中葉,工業到達了頂峰,60、70年代的時候顯著的衰敗,而且是整個區域的衰敗。后來他們采取了非常成功的策略,就是國際建筑展覽,雖然叫展覽其實并不是展覽,而是再生激勵項目。從政府的角度通過這樣一個策略,給出一些經濟上、政策上激勵的可能性,每個城市在這個策略下面提出可實施的項目。這個IBA項目覆蓋了8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在圖上看到的范圍,包含了17個城市,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廢棄的場地改造的時候,其實可以多城市聯動。他們所劃出來的包括工業自然之路,工業文化之路,工業建筑之路,地標之路,他們根據工業場地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改造把它們串聯成一個區域內的路線和途徑,而不是孤立的看每一個具體的項目。歐洲也有工業遺產之路,他們把所有的未來要面臨新改造再利用的工廠廠房、構筑物串成點,大家旅游的時候看的就不只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對一個區域內一片的改造項目看到全貌。有一些工業場地會被改造成公園,改成城市綠色開放空間,面積都很多,由于以前水陸運輸的需求,很多工業用地都是在濱水、濱湖,以前水路運輸很方便的場地。地區區域的改造,會對現在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需要提前去預想。
德國魯爾關稅同盟煤礦工業綜合體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園林協會副主席、韓國國立江陵原州大學環境造景學科教授、韓國綠地生態學會會長趙泰東先生發表了題為《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廣場為例》的主題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