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占峰:國際視野下河北省城市綠色空間拓展路徑與戰略
更合理分布城市社區公園綠地
社區里若干年以來對綠地是忽視的,曾經調查過,河北省規劃的城市綠地大概能實現的也就不到一半,實現率是40%幾,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地方蓋了房子而沒有建設綠地,這樣的地方現在來看綠地的服務半徑遠遠不夠。怎么辦?新的國家園林城市的標準提出來,城市的300米、500米綠地的覆蓋半徑要達到80%以上?,F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區、老城區是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的,怎么辦?要增加各種各樣的公園,包括鄰里公園、小區級公園、居住區級的公園,在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當中,要對居住區的綠地更加有效的進行管控。新的綠化條例也明確規定,底線由30%提高到35%,我們在實際中要堅守這樣的指標。
在城市里小區級和居住區級的公園應該合理分布,形成社區公園體系。同時在城市的中心區也應該有相對大一些的公園,可以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在城市里開拓出更多的大型公園。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心區人口密度大的地區改變成為環境,提升幸福指數。同時應該大力的提倡立體園林,在立交橋、高架橋等有硬質界面的地方用軟質的景觀去覆蓋,在屋頂可以做更多的屋頂花園。同時呼吁河北省官方應該出臺屋頂花園、立體園林建設的相關促進政策。如果城市里即使沒有太多的公園,如果墻面能做到立體園林,屋頂能做到,城市一樣也可以獲得更大的成功。同時,立體園林如果做的足夠的規模,還能形成城市的特色,甚至形成城市獨特的風景。
建設完整的城市公園體系
下面說一下道路空間?,F在城市的道路綠地的連接的能力應該做的更好一些,包括道路綠地的斷面設計,在分車帶,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分車帶上應該把綠地的設計滿足基本的功能需要,比如說它的隔音、防塵等等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樹木生長的需要,還要滿足塑造城市優美景觀的需要。現在一般的道路分車帶就是在2.2米、1米多的寬度上,植物根本不可能長得好,不可能形成很好的城市面貌,所以在道路斷面上應該做一些努力。
在城市的非機動車和人行道的地方一般會設置行道樹,這些地方一樣有拓展的機會和拓展的必要。如果我們設置單排行道樹或者是多排行道樹,行人走在這樣的空間就會減少日曬、雨淋,甚至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這樣的花園城市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人行道外側,也就是路側的綠帶,應該按照國家相應的規范達到25%,也就是說大部分街道是達不到的,我們應該想辦法讓它達到。同時還可以在道路紅線之外,在設置城市的綠線,把道路城市紅線的綠地和道路的綠線的綠地結合在一起進行設計,形成完整的景觀效果,特別是形成相當于城市風景的機理,能夠讓城市的綠色讓人能夠連續地感受到,打造出城市景觀的特色。我們建議在單側盡量做到20米以上,這樣的城市綠色空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擴展。
在新建城市道路的路口希望在四角留出綠色空間,而不是四角都擺上大型建筑,留出來的綠色空間不小于道路紅線的寬度,這樣在十字路口就會有比較大的,具有綠色天花板的十字路口。城市的主要通道,包括禮賓線、出口都要想辦法拓展城市的綠色空間。
城市里不僅僅是居住區、道路,也要建設相對完善的公園體系,甚至是居民們茶余飯后、周末、節假日完整的風景游憩體系,對城市風貌有作用的公園。也包括對既有的山水格局如何保留下來,利用好它,塑造出來更有魅力的城市公園。
在有的城市,現在已經在城市的外圍建設完成了公園綠地,并且形成了楔形帶狀的引申到城市中的綠色空間??傊?,在城市里應該建設完整的公園體系。同時希望在城市理解和自然的地形地貌,建造有重要意義的戰略級的城市綠地。像河北的唐山,塌陷區建設的公園有30平方公里,在河北的邢臺中央公園建設到了15平方公里,這樣的公園就足夠改變城市面貌,足夠塑造城市特色。北京做了通風的廊道、綠廊等等,甚至是市域覆蓋的,河北要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縮小跟北京、天津的差距,必須要在這方面有突破,甚至要有超越。
我一個城市里面如果有一個大型的公園,對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會積極得多。綠地破碎化程度越高,生態作用就越低。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園林協會副主席、韓國國立江陵原州大學環境造景學科教授、韓國綠地生態學會會長趙泰東先生發表了題為《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廣場為例》的主題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