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忠:發展特色小鎮需要規劃變革
當前,人們對特色小鎮眾說紛紜,我感覺特別混亂,也特別盲目。特色小鎮發展之道,這個道究竟是什么?對此,我有四個觀點。
首先,特色小鎮競爭力的根本是什么?目前,特色小鎮建設成為潮流,這種特色產品或服務既可以是生產型的、生活型的,還可以是生態型的。特色小鎮不應該完全拘泥于特色產業,特別是拘泥于制造業或者高科技產業。這點,是需要特別強調的。
其次,今天的特色小鎮,大都是人才驅動或者旅游業驅動的。在現今這個高度互聯互通的時代,無論我們身處全球什么地方,幾乎可以無差別地獲取來自不同地方的可貿易產品或服務。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人才到哪里居住、去哪里旅游,決定于不可貿易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或質量,決定于一個地方的品質。在創新驅動的時代,地方品質是我們獲取競爭力的關鍵。對于沒有優勢的小鎮小城來說,更是如此。
從以上的規律和邏輯看,小鎮要取得競爭優勢,關鍵在于打造卓越的地方品質。這意味著,特色小鎮首先是消費中心,消費是第一性的。好的環境、好的地方品質會吸引人才,人才到來之后,自然會帶來知識密集型、創業密集型產業。所以,特色小鎮的建設應該全方位地提高地方品質。
第三,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特色小鎮最優的地點、最優的區位究竟在哪兒?我認為,特色小鎮主要誕生于兩個區域。
一是都市圈邊緣區,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區域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分享都市中心圈的集聚經濟,另一方面又可以享受邊緣地區的治安和寧靜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一定的交通條件下,特色小鎮的地理位置應當在城市集聚力或分散力對決的平衡點,在城市化和當今正在興起的逆城市化空間的均衡點。不同城市的公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的發展為我們的特色小鎮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而這也將拓展其發展空間。
特色小鎮第二個主要誕生區域,叫做都市圈以外的偏遠地區。這類地區往往具有區域性的、全國性的、甚至國際性的吸引力,可以此為基礎形成不可復制的特色小鎮。這類地區的特色小鎮并不依賴于特定大都市的地方性影響,通常是文化的、生態的,或者是旅游的。
最后,特色小鎮的規劃之道在何方?我的回答是,應當往營銷方向規劃。特色小鎮可能是政府指導的,也可能是企業指導的,但無論是哪一方,其規劃都應該是營銷導向的,而非企業高管或者政府官員的個人偏好。我們正在迎接一個消費時代,旅游者、居民,特別是人才,在全球各個地方已經可以高度自由地流動,成為了各地發展爭奪的對象。在激烈的競爭中,要想獲取競爭優勢,其規劃一定要以營銷為導向。
應該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將特色小鎮的未來發展視為產品,針對目標市場實施包裝或者營銷。這里的產品,不僅僅是通常意義上的工業產品,地方本身也可視為產品。二是要深入分析。要想吸引人才、居民、旅游者、投資者、企業或部分外部需求市場,不能閉上眼睛搞規劃。只有分析透了,才能了解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明確目標,是我們特色小鎮規劃的首要問題。三是要深入分析我們所規劃的小鎮的可能替代者和競爭者,有針對性地提出能夠比替代者和競爭者更有效滿足消費者的方案。
傳統的城市規劃是難以勝任特色小鎮規劃的,發展特色小鎮需要規劃變革,也必然帶來規劃變革,這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
(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別讓特色小鎮傷了群眾
近日,筆者下鄉到一個正在建設的特色小鎮調研,聽到幾名農民對此頗有微詞。一位群眾指著剛拆掉的房屋氣憤地說:【詳細】
無品質支撐的特色小鎮還能“火”幾年?
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我國如火如荼、遍地開花。但中投顧問發布的《2019-2023年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入庫特色小鎮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落地率為 31.6%。【詳細】
特色小鎮需要“減負”再出發
特色小鎮建設已進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