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景觀設計手段管理雨水——盧森堡貝爾瓦爾蓄水林蔭道
貝爾瓦爾城市景觀
工業發展對當地的生態的破壞在貝爾瓦爾內城隨處可見:地下管道不能滿足暴雨到來時的雨水處理需求。自然棲息地需要新的、可持續的雨水管理系統,城市也需要“生態友好”型的雨洪管理體系。
整個項目包括具有公共休閑娛樂功能的儲水步道的設計、連接生活區、工作區和購物區的橋梁。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在這個項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們使“正式的工業化”的城市顯得更為適宜人居。
蓄水林蔭道。圖片由ELYPS Landscape + Urban Design提供。
自行車道將與國家環路相連,溝通貝爾瓦爾北部的居住區、Um貝爾瓦爾公園和一個廢棄的工業區。在這個工業區上現在已經建設了大學、國家圖書館、音樂廳和德克西亞(Dexia)銀行總部。
可持續的都市家具
在大多數地區,設計師偏好使用當地可持續材料。歐洲橡樹、石頭和鋼鐵都可以制成高品質且經久耐用的都市家具。橋梁和高臺都是用經過認證的歐洲橡樹建造的,道路鋪裝和條石都是從盧森堡一家當地的采石場訂購的。鋼鐵材料喚起這里工業景觀的歷史。
蓄水林蔭道。圖片由ELYPS Landscape + Urban Design提供。
該項目公共區域非常簡潔、輕松及實用。這里簡直就是一個“混凝土公園”。不過這個公園中包含以下內容:
大道上有分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車道;公園中種植了86棵多干的歐洲榿木(Alnus glutinosa),它們樹形自由有趣,高大的喬木與大道規則的線條形成鮮明的對比;橋梁突顯出濕地,在夜晚LED燈照射下更加美麗;滯留地中的步道大約距離地面1.6米高,這可以防止大雨時水對行人的干擾;石籠是用當地采石場取來的石料;坐凳和平臺為使用者(行人或者騎行者)提供休息和賞景的地方;33條溢洪道可以將暴雨時的雨水從人行道上導入滯留地的樓梯。
蓄水林蔭道。圖片由ELYPS Landscape + Urban Design提供。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汪怡嘉: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
汪怡嘉女士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國區景觀設計副總監,致力于園林景觀規劃及設計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項目經驗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其它亞洲不同地區的項目。項目類型包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