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規劃: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應該是在2015年就請示、批復的,現在才批復同意說明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批復明確指出:“《總體規劃》的理念、重點、方法都有新突破,對全國其他大城市有示范作用。”理念與方法更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試做梳理。
批復強調:“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規劃發展建設,要深刻把握好“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關系,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舍”與“得”也是其他城市需要面對的,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其他大城市也要疏解非中心功能。
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嚴格控制城市規模的理念也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現在中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都司空見慣了。城市太大難免人太小,和諧宜居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特大城市更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切實減重、減負、減量發展,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城市規劃要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理念也是先進的,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推進教育、文化、體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衡布局,北京要實現城鄉“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其他城市依據規模大小可以規劃“十分鐘或五分鐘社區服務圈”。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方面,北京要凸顯歷史文化整體價值,塑造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其他城市也要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保持城市建筑風格的基調與多元化。
批復明確提出了治理“大城市病”的問題,要標本兼治緩解交通擁堵,努力實現人民群眾住有所居,著力攻堅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海綿城市建設。
批復提出,要“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其他城市也要向這個標準看齊,追求一定的示范效應。
在城市治理方式創新方面,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精治就是不僅要管好主干道、大街區,而且要治理好每個社區、每條小街小巷小胡同。共治就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治理,法治就是注重運用法規、制度、標準管理城市。要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精治、共治應該是這個批復的突出亮點,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繡花”理念的具體化。
今年全國兩會在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精細化管理,必須適應城市發展。“繡花”表達了精細化工作理念和精益求精的要求。從城鎮到特大城市各方面工作都需要“繡花”一樣聚精會神、用心用力,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樣也要貫徹這一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精治、共治、法治”可能進一步成為普遍的要求,升華為價值理念的組成部分。共治反映了共建、共商、共享的新型民主的本質,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重要生長點。
最后,要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每個城市都要一張藍圖干到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