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稚:中國新型城鎮化 大國·大局·大勢
11月18日,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東莞市開幕。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持續發展、理性規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尹稚在全體大會上作題為《中國新型城鎮化 大國·大局·大勢》的主題報告。
尹稚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尹稚教授提出了三點新時代我國城鎮化發展思路:第一,內涵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城鎮化中國道路。第二,理念提升: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領中國城市轉型升級。第三,模式升級:實現“六個更加注重”的轉變提升。
新時代城鎮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中國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50%,實實在在進入了一個城市化的社會。這個社會的未來怎么去思考?其實是擺在整個城鄉規劃中的一個題目。“十九大”之后,中國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有一系列新的需求新的要求。
中國的城鎮化,首先不可能脫離全球大勢的進程。城鎮化毫無疑問是全球大趨勢,越來越多學者預測到2050年,世界城鎮化水平將超過70%。中國的城鎮化在里面起了舉足輕重的貢獻。1960年到2016年期間,世界城鎮人口一共增加了30.1億人,中國貢獻了22.4%。
中國城鎮化的道路其實有非常強的特殊性。它是一個廣義的大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立足世界的坐標系統和大歷史觀來講,拉美地區以數量為核心的過度城鎮化道路、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都不一定是我們正確的選擇。
城鎮化的中國道路應立足于世界坐標系和大歷史觀,既避免走拉美地區過度(數量)城市化道路,也汲取西方發達國家工業文明時代背景下城市化進程的經驗和教訓,把握和應對全球城市化大趨勢,遵循國際前沿共識,呼應生態文明、智能社會等時代變革需求,從追隨者向開拓者轉變,走出一條適應中國復雜多元國情民情和智能社會、生態文明等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
我國的城鎮化發展要立足于國家整體發展目標、整體發展道路、整體發展理念,以東方哲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歷史觀和大勢研判、復雜適應系統論、科學決策支撐系統和政策響應以及分步走策略為切入點,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主線,圍繞我們的國情世情和民情。
比如說,在一個常年從事工程性工作的規劃師面前,會不會意識到比技術更重要的恰恰是價值導向,比短期政策更重要的其實是大勢預判。正視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協同性,最終走向復雜的適用性,而不是簡單的機械性。底層數據的支持和頂層分析決策,如果能實現結合,會不會使我們科學決策系統以及政策的能力有所改善?這些都是放在我們面前非常現實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的城鎮化如何結合?有了政治訴求以后,規劃師應該從哪些方面深化,把它變成地域發展訴求、生活訴求,變成實實在在可落地的空間生產訴求。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我們需要世界級的城市和城市群,去參與國際建構,我們需要在這個地球上占有文化格局和地域特色的一席之地。我們還面對一系列不均衡不充分,要以城鄉平衡以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支撐。
從大國來講,我們是一個超大型非均衡國家,整個歐盟加一塊跟我們差不多,我們人口是人家好幾倍,我們又處在一個既有深厚人文底蘊農業文明,又有剛剛建立起來的工業文明,同時還有生態文明,三個文明疊加,老百姓的價值觀主要還是農業文明,但是我們又有最前沿生態文明的優秀范例和樣本。我們很長時間通過制度設計的模式,把二維結構優化。這些都是在中國目前的大國特殊性,也是面對挑戰以及全球化發展,必然要思考的問題。
全球城市化趨勢和規律認識
全球重大的城鎮化進程當中,也有一些相當共性的問題。比如全球人口增長的同時,伴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我們有計劃生育政策,我們現在的人口數以及20年后、30年后人口數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如果有問題,我們要從什么時候開始修正?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與威脅并存,中國在這個上面一點都不例外。技術變革對全球化的前景帶來了很多積極因素,也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一方面我們在享受變化的同時,也天天擔心是不是哪天被機器人滅掉。
人口流動的唯一驅動是尋找經濟基礎,老百姓永遠是用腳來投票,持續向巨型都市區域集中的態勢從來沒有衰退。向沿海“陽光地帶”聚集仍然是趨勢。中國沿海很多城市、中心城市普遍都有很嚴重的“城市病”,中國未來肯定還有集中發力的特定地區,不會保持完全數量上的均衡。
全球城市發展倡導包容、健康、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最早提出來七八個指標,后來大家不斷的往上加,現在變成十幾個指標,可能再過幾十年還會再增加。科技創新影響了人類生產生活模式,推動了產業轉型的發展。而且信息化、智能化驅動城市運營服務管理水平全面升級,讓城市更智慧更高效,是一個很重要的推手。
從全球城市化經驗來看,全球城市化進程中普遍重視振興鄉村和文化復興,當然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鄉村復興。我們國家鄉村衰退問題出現的更快一些,沒有進入城鎮化就進入了鄉村衰退。歐盟在城鄉發展、鄉村復興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力量,為農村地區注入了大量的資源。可能很多人都看到其鄉村經濟化水平不亞于城市。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農業大國,雖然走上高速增長道路,但是重視鄉村振興,重構城鄉公平仍然是很大的挑戰。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注重發揮國家空間治理機制作用。包括很多國家出臺國家級的空間規劃法規,建立與空間規劃相匹配的治理體系,制定國家級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如《日本2050國土構想》、《歐盟空間發展戰略》,無一不是從國土均衡開發、區域協同合作、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未來國土治理政策。
我國城鎮化現狀、問題和趨勢
我們國家一系列國土政策改革,從區一級到國家級,建國以來經歷過幾個發展階段,從波動到加速到高速到新型城鎮化,各階段在人口流動、城鎮化動力、城鎮化形態以及城市發展方針等方面都不斷的發生變化。
當前階段有很多特點,城鎮化進程處于持續快速成長階段(1.26%),遠高于世界發展速度;流動性很高,普查下來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還有2.9億;區域發展差異大,城市群為主要承載地區。
建國以來,城鎮化治理政策經歷了從重視工業建設忽視城鎮化建設,到明確提出城鎮化戰略的轉變。到“十八大”以后,我們才開始光明正大全力以赴抓這個事情。國家層面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優化城鎮化布局、開拓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發展道路,深入推進戶籍、土地、財稅等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在新型城鎮化1.0階段,這個階段取得最重要的成績,就是一系列政策的出臺。
當然,我們現在面臨非常多的問題,從國土安全、區域協同、城鄉統籌等等方面,無論從效率提升還是公平共享,都有很大的空間。分割式治理粗放式治理難以解決綜合復雜的問題。人居環境的改善難以滿足居民日益提升的幸福感需求。從物質的改善到追求全民幸福感的需求,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重回到以人為核心,未來會怎么樣?
目前,我們國家城鎮化邁入中后期轉型提升的階段,增長速度仍然比較快。2020年也好、2030年也好、2050年也好,會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到2050年,大約有10億人口生活在城市,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美國城市里居住人口的3-4倍。同時,我國人口總量增速放緩,我們面臨非常嚴重的老齡化趨勢,但好消息是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
城市群在中國城鎮化當中會越來越發揮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口向特大城市與縣域兩級聚集的趨勢仍然會延續下去。新時期城鄉經濟聯系和資源雙向流動日益頻繁。高度緊張的資源環境約束和人地關系矛盾將進一步加劇。科技創新和技術變革會深刻影響到我國城鄉發展。
新時代我國城鎮化發展思路
在新型城鎮化1.0的工作基礎上,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立足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夢想,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現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為目標,更加注重綠色化發展,更加注重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更加注重共享包容性發展,更加注重區域協同,更加注重城鄉平衡發展,更加注重開放和共贏發展,走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城鎮化中國道路。
人民城市怎么突出“人民”。促進空間的共融發展,提倡共享治理。為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應該圍繞響應全體人民的全民需求這個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格觀為價值導向,協調人與環境、人與社會兩大關系,完善人本服務、營造健康環境、促進空間公平、倡導共享治理,踐行社會主義空間生產模式,將城市建設成為環境健康可持續、社會公平包容、全體市民共建共享的人民城市。
到新型城鎮化2.0階段,我們管理的顆粒度越來越細,標準越來越提升,從一個簡單的物質標準迅速轉向人本標準,現在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討論健康,你的指標與人的真實健康之間有聯系嗎?新型城鎮化當中也會涉及到科技創新,包容發展,注重區域協同的問題,以及城鄉均衡發展和開發。
新時代我國城鎮化政策和對策建議
新型城鎮化工作的“四梁八柱”建議:
空間治理新體系:
國家空間立法、空間規劃和空間治理機制
國土空間新格局:
以三類地區為重點建構相對均衡國土格局
城市格局新重點:
以國家中心城市和縣城兩個層級為重點
人民城市新范式: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領城市轉型升級
城鄉融合新鄉村:
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鄉村振興
治理協同新平臺:
依托大數據庫平臺建設智慧決策和運營管理系統
考核評價新標準:
建立公平、繁榮、可持續的綜合指標體系
統籌政府公共數據資源,融合各類新型大數據資源,加快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庫建設,作為提升國家城鎮化治理能力的核心抓手和基礎平臺支撐。在此基礎上建設各級城鎮化領域大數據庫平臺,形成數據驅動的多目標智慧決策體系,提高決策的精細化、精準化和快速響應水平,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運營治理能力。
公平、繁榮、可持續的城鎮化圍繞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圍繞支撐人的全面需求的各要素構成,形成綠色生態友好、創新高效發展、社會和諧包容、服務保障全面、城鄉空間優化、多元文化完善的綜合評價體系。
我們設計目標的時候,還沒有對城鎮化的問題和全貌有清醒的認識,下一步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更綜合性的且與人民生活質量相關的考核標準,也是我們面臨的任務。總之,要走以人民為中心的城鎮化中國道路!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