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家鄉古樹古宅的前世今生
在不少人追求急功近利的當代社會,江西撫州籍民間文化遺產保護者馬達東先生則秉承“美成在久”的哲學理念,十多年來鍥而不舍地搶救和保護家鄉的古樹、古民居,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番久美的事業,闖出了一條文化產業經營新路。
位于上海閔行區城郊,許多樹的樹干幾個人拉手都圍不攏,樹齡大多幾百年,有幾株樹齡竟達兩千年以上!
上海灘緣何“冒”出一片江西古樟樹林和古民居?
上海灘寸土寸金,可近年來閔行區城郊卻冒出了占地幾百畝地的一片古杉園林,出現了幾千棵古香樟樹,掩映著一棟棟灰磚青瓦的江西古民宅院落,置身其中宛如穿越時空回到明清時代。
這里不少樹幾個人拉手都圍不攏,樹上掛著號牌,標注著樹齡,大多幾百年,不少上千年,有幾株樹齡竟達二千年以上!
呈現在這里的民宅,大多都傳承了三五百年、孕育了幾十代家族,均是明清時期的老村落里的老宅子。
奇怪的是,這一片動輒上百、上千年的古樹古宅是如何“冒”出來的呢?
有人曾經問這片園林的主人馬達東先生,你是做房地產生意起家的,有地怎么不蓋樓,卻移樹移舊房?
“新房怎么能和這些成百上千年的古樹古宅比?在我眼里,古樹古宅的價值比新樓房可高多了!”馬達東堅定地回答道。
說起這片園林,那得從二〇〇二年馬達東回江西撫州老家過春節說起。
江西撫州,山青水秀,人杰地靈,被稱為“才子之鄉”,是晏殊、晏幾道、曾鞏、王安石、湯顯祖的家鄉。這里僅宋朝通過科舉制度入朝為官者就有數百人,明清兩代撫州籍的文人士大夫更是不勝枚舉,文化積淀十分深厚。
時值撫州市開修廖坊水庫,東鄉、金溪、臨川三縣(區)及金巢經濟開發區等地的六個鄉鎮、三十九個古村落將淹沒在水中,不少數百年的老民宅將被拆除。
古樹名木和古民宅,是研究地方歷史、地理變遷、古今氣候,以及民俗風物的寶貴資料,是國之瑰寶、活的文物、歷史的見證。
痛心不已的馬達東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為了撫州獨特的文化延續,盡力搶救古樹古民宅!
這事僅憑一己之力是不夠的。于是,馬達東四處奔走呼號,動員家族中的長輩和同輩人支持他保護古樹古宅。剛開始,很多人不太理解。樹到處都是,房子拆了再蓋也是常事,為什么要耗時耗力保護這些不會說話不會動的“老東西”。
“兩千年的古樹,秦始皇在,它就在,這么古老而強大的生命,怎能說沒就沒了?”馬達東像看到一個小孩掉進冰窟窿時那樣,無暇多想,熱血沸騰,只想搶救。他甚至還不知道怎么保護、保護難度有多大、有沒有能力保護住,保護的后果是什么。
盡管大家對他的決定不太明白,但他們知道,馬達東有魄力、有能力。
得到家族中的長輩和同輩人支持后,馬達東又開始尋找專家謀求遷移保護良策和技術支撐,拜訪各地、各級政府尋求保護政策和支持,尋找古樹古宅的棲息之地……
他的人格力量和保護善舉感召了朋友,感化了專家和政府相關部門。家族中人和朋友們分別組建起了上百人的古樹、古民宅拯救隊伍,植物學家、舟橋專家、古建筑專家陸續前來助陣,當地政府幫助做出讓搬遷群眾的動員工作,各級林業部門和文物部門出具允許遷移的文件。上海閔行區意識到這些古樹古宅的價值,欣然拿出這片土地接納。
而馬達東,傾其所有財力展開了一場極其艱辛而又義不容辭的搶救和保護活動。
上海樹齡在三百年以上的一級保護古樹僅存二百一十三株,而嘉定區安亭鎮一株一千二百年、胸徑兩米多的銀杏被稱為“上海樹王”。
本文原刊發于《龍》雜志。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印發 損害古樹重罰
近日,山東省日前印發《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規定,有損害古樹名木正常生長行為,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詳細】
福建省12株古樹喜摘“中國最美古樹”桂冠
中國最美杉木【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6區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新版【詳細】
沈陽:新建居民區內綠地不得低于30%
日前,沈陽市對外發布了經修正的《沈陽市綠化條例》,城市建設中要規劃相應的綠地,新區開發中,規劃綠地的面積不能低于35%。新建居民區內綠地不得低于3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