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園林“監測儀” 時刻守護蘇州古典園林
梅虹在查看古樹名木腐朽創口是否需要進行清創防腐處理。
作為留園、藝圃世遺動態監測的負責人,梅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再熟悉不過的信息平臺,把有關數據及時上傳監測平臺,時刻關注著園林里一切生物和實物的動態變化,時刻守護著這兩座古典園林。
第一個將康乃馨引進蘇州
生于1967年的梅虹,1985年以優異的成績從蘇州市園林技工學校畢業,進入蘇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梅虹最初的工作內容與植物相關,包括鮮切花品種的引種馴化栽培和保鮮試驗等。現在過母親節送給媽媽的康乃馨,最早就是梅虹引進蘇州的。梅虹告訴記者,當時蘇州市場上沒有鮮切花,只有科研所因為工作需要引進了一些,他從康乃馨入手,開始研究一系列鮮切花品種的馴化栽培和推廣應用,以及保鮮劑研制等。之后,菊花遠緣雜交等諸多課題一個個完成,他做的課題《蘇州地區棕櫚科植物的引種馴化》,還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一個實時監測器的誕生
2002年體制改革,包括梅虹在內的一批科研人員進了留園管理處,也由此開啟了他園林保護工作的序幕。
剛到留園的梅虹,負責的是留園和藝圃兩座園林中古樹名木的動態監測。
當時,蘇州9座古典園林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四年要對遺產地保護狀況進行調查。鑒于這一情況,國家文物局在2004年提出,由蘇州帶頭做一個監測的平臺,這個平臺就是后來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管理動態信息系統和監測預警系統”。
建立這一平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將蘇州園林日常維護由人工觀測變成數據監測。舉個例子,以前看一個建筑體要不要維修、要不要油漆,只能靠園林老師傅的經驗來判斷,有了這一平臺后,園林維護靠數據來說話,達到什么程度需要維護,系統會給出科學的回答。更便捷的是,它與國家文物局系統鏈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可通過這一平臺了解蘇州園林的保護狀況,不用實地考察。當時蘇州從留園、藝圃和拙政園、獅子林開始試點,梅虹就是開發留園、藝圃動態監測及預警系統的負責人。
一草一木都記錄在案
“這個系統從2004年開始做,到2008年終于成功了。”這四年都經歷了什么,只有梅虹和他的團隊知道。“做系統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全園林的基礎資料。”
從2004年到2007年,梅虹帶著留園同事和幾個來實習的大學生,對留園和藝圃進行了地毯式掃描。他說那幾年全部從零開始,園林里的一草一木都記錄在案,一塊匾額、一副對聯都要有出處,建筑體包括內部的每根梁、每根柱子的數據都得動手測量出來,然后進入CAD繪制,變成一張張圖紙。事實證明,他們建成的基礎數據庫非常健全,園林里少了什么,哪怕一棵樹,在數據庫里都可以反映出來。
2008年,該系統上線運作,2009年國家文物局完成驗收,認為蘇州的園林保護與國際接軌,很成功。2010年,國家文物局將這套系統向全國推廣。
梅虹說,園林專業最初是父母給他選的,也曾讓他頭痛過,如今卻一輩子也離不開了。他原來并不主張女兒學園林專業,覺得太苦了,可是女兒現在已經是園林專業的在讀研究生了。梅虹說,別人聽說他是從事園林保護工作的,都很佩服他。他說,作為一個蘇州人能守護蘇州園林,很有意義,也很自豪。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