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業遺產換新顏 工業老城獲新生
“武漢市是中國近代重工業發祥地和新中國的工業重鎮。工業遺產是武漢頗具代表性的遺存。武漢近代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還處在起步階段,如何整合武漢豐富卻又分散的近代工業遺產資源,還有待探討與解決。”在武漢榮膺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的舉城歡慶之中,11月13日,第四屆武漢設計雙年展迎來了首場“武漢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名師名匠”高峰論壇。論壇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業遺產教席持有人、武漢共享遺產研究會理事長郭粵梅對于工業遺產保護感觸頗深。
城市工業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既反映著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又見證著城市在工業時代的輝煌。武漢是我國內地工業發展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中部重要的工業基地,鋼鐵冶金、機械制造、紡織及其周邊地區礦業的發展長久以來居于國內領先的地位。如今,工業區和工業建筑成為武漢市城市風貌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文化成為武漢文化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先后出臺了工業建筑保護范圍、保護措施等相關政策文件,目的就是保護工業遺產。在本次論壇上,建筑界的專家學者圍繞“設計明天”的主題以年逾百歲的武漢平和打包廠舊址歷史建筑的修繕,探討了武漢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
修舊如舊 保護工業遺產建筑
平和打包廠至今已有112年的歷史,在經歷了多次擴建和改造后,建筑的屋頂、部分結構、平面布置、沿街立面等均與原設計存在一定差異。平和打包廠的修繕嚴格按照原真性、可識別性、整體性、最小干預性、延續性設計等原則,采取“融合多元業態、創新經營模式、保留建筑特色、散發時尚氣息”等設計策略,修復具有古典主義風格的外立面、室內空間和特色裝飾。
中信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湖北省歷史建筑研究會會長肖偉說:“在修繕與保護的過程中,我們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可能多地保護現存實物原狀和歷史信息,所有技術措施均不影響和妨礙再次對原物進行保護。同時,經過處理的部分和原物或以前處理的部分既相協調又可識別。”
武漢市江岸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路項目部總負責人龔建華表示:“平和打包廠舊址的修繕是對歷史建筑保護的最佳實踐。從項目開始施工到現在,我們始終懷著敬畏歷史的心,盡量不留遺憾。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我們盡量保持建筑原貌,對建筑每一個細節材料的更換都盡量做到修舊如舊。同時對項目實施動態管理,還引進了競爭機制,讓更多對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過貢獻的單位參與到項目修繕中。”
老城新生 創新設計搭建橋梁
歷史建筑的改造不是重來,而是通過新的建筑語言為其植入新的功能,讓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續、讓城市擁有持續活力。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百浩認為,歷史空間的創新設計是城市發展科學化的途徑之一。“歷史空間的保護與城市發展并不矛盾,而創新設計是連接歷史空間與新空間的橋梁。”
近年來,工業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成為“復興大武漢”的重要一環。剛剛榮膺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的武漢也正是以“老城新生”作為申報主題,將創意設計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之一,讓老城不斷煥發出新活力。在肖偉看來,“老城新生”也正是武漢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將來要直面的重要課題。他認為,在歷史建筑的保護上不僅要做到精準、科學,更要注重將其融入城市更新中,讓歷史建筑與城市對話,實現城市工業遺產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步協調。“在對工業遺產建筑的修繕與保護過程中,每個項目的難點、特點不一樣,有的可能是規劃的、有的是技術的、有的是管理的、有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我們對建筑保護的定位也應是全方位的,不能只從一個角度出發,應當考慮周全,這樣歷史建筑的保護才能既實用又合理。”
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主任陳飛認為,工業遺產的核心價值在于工業生產的記憶傳承,不能單純套用傳統文物的保護模式,需要探索新的模式,深入展示內涵。“工業遺產的活化應突出其社會價值,通過分層、分級的保護利用模式,拓展使用功能。總之,工業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之路尚需探討、完善。”
武漢市規劃局副局長、教授級高工劉奇志表示:“我們要摸清武漢市工業遺產家底,全面挖掘、保護、傳承工業文明,實現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的有機結合,讓這些家里的‘老人’活得更體面、更長久。”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