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發展不容忽視“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鎮化過程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什么是“鄉愁”?鄉愁就是家鄉中那顆遮陰的古樹,是你嬉戲玩耍的小河,是你祖祖輩輩流傳的故事,也是你兒時的玩伴。所謂“千里作遠客,五更思故鄉”,鄉愁,就是時常在我們腦海在浮現的家鄉的應景。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鄉愁文化或多或少的在流失,一方面,城市不斷向農村延伸,農村漸漸成為了城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遷移。結果是,古村落、古建筑、古樹林以及那些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傳承的歷史文化元素慢慢在消失。一面是城市化進程的需要,一面的文化傳承的必要,我們的鄉愁文化該何去何從,習總書記給出了明確答案“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很多人看來,城市發展和“山水鄉愁”應當是矛盾的,這兩者似乎不可共存。事實上,山水鄉愁講求的是人文傳承,是一種生態文明,更是文化底蘊。在城市的發展中,依然可以保留這種元素。近年來,各地興起的特色小鎮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例如夢想小鎮,既有城市的高樓大廈,也有城市的忙碌氛圍,更有城市的人文氣息,但是,準確的定位下,他保留了那些鄉愁的記憶。其中有章太炎故鄉的一個個故事,有800多年的歷史古建筑,更有一條條小巷的鄉愁氣氛。更重要的是,他是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下的一個新興產物。因而,當城市和農村以及創新的融合,創造了這個小鎮。
記住鄉愁,就是要我們記住,城鎮化建設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在建設過程里,既要有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更要注重鄉村的原始風貌,讓那些記憶源遠流長。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關注點也開始從“物質”到“精神”轉變。而城市生活中,過多的“高樓大廈”以及快節奏生活讓很多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此時,“鄉愁”為代表的農村元素,恰恰是心靈的最好驛站。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論斷,不僅是對城市化方向指明了道路,更是講出了人們對內心中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城市化的物質生活,更有農村的心靈驛站。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