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城一面”的城市表情如何讓人愉悅?
什么樣的城市,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人
中國近30年來的飛速城市化發展,締造了無數奇跡,但也帶來非常多的城市問題。我們的城市表情還讓人愉悅嗎?我們的城市故事還動人嗎?
世界上有很多獨具魅力的城市。我想請問各位,你從那些城市旅游歸來,它們留給你的深刻印象是什么?是那些城市商務中心高聳入云的高樓大廈嗎?顯然不是,它們留給你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城市獨特的文化意象。
而如今,我們很多的城市已經失去了它獨特的品格,就像我們常說的“千城一面”,為什么從南走到北,中國城市都長得一個樣?
城市是能教育人的,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人。
如果說我們前30年的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是城市龐大的規模;那么未來,我們將轉向城市質量和城市文化的提升。如果說我們前幾十年的城市建設是圍繞經濟這個核心的話,那么我們的未來城市將圍繞文化這個核心。
我之所以這么說,是有理由的。
2004年,美國哈佛大學有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核心結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積累厚重的城市轉移。很顯然,這個結論不是憑空得出的,這樣一個結論背后是幾百頁的數據、分析,其實是在探討人類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
如果我們把一座城市的建設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來,那么其中60%代表這個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包括基礎設施等城市硬件建設。在這方面,今天中國很多的大都市,甚至包括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都已完成得很出色。
可以說,這60%的城市建設像是金字塔的底部。那么,再上面的25%是什么?是城市的更新、再生,它是軟性的、具有生長性的東西,能夠給城市居民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這25%,今天在中國的一些一線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中做得也不錯。
那么,在塔尖的那15%是指什么?是這個城市的靈魂,是精神,是藝術。藝術是城市的精神角色。為什么那么多城市“千城一面”?因為我們的城市沒有獨特的品格,而這些獨特的品格,是基于文化因子而創造的。
如何從一座功能城市轉變成一座人文城市,這是今天我們的城市建設者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公共藝術能引領城市設計,激活這個城市
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的助推器,而事實上,公共藝術在今天的中國卻經常被誤讀。很多人覺得,公共藝術就是公共空間的藝術品,這是不對的。公共藝術的價值不僅僅是滿足城市的裝飾,還能引領城市設計,甚至還能激活這個城市。
2016年,在蒙特利爾,一座美術館前面的城市主干道上,一位建筑師設計了很多行者的腳步。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街區設計,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活力,每天有很多人循著這些腳步前行,讓居住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和來這里旅游的人都有一種愉悅感。
2013年5月2日,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灣,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的“大黃鴨”正式下水,引來數百萬人的圍觀。2014年9月,霍夫曼在中國臺灣設計的25米長的“月兔”,也同樣吸引了250萬人前來觀看,所帶動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2016年,在意大利賽爾湖的幾個島之間,藝術家克里斯托搭建起了幾座金色的浮橋和浮動碼頭。這個公共藝術項目,為當地帶來了大量的旅游人口,提升了知名度,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再來看看我們2009年在鄭州所做的一個公共藝術實踐。
鄭州有一條廢棄的鐵路,當地政府要把這條鐵路拆掉。鐵路的左邊是一條公路,右邊是一條河道,當地政府想把這個地塊改造成一個青銅文化的主題雕塑公園。
當時我帶著學生們去調研,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后,我們決定把這個公園命名為“1904公園”。為什么是1904呢?因為1904年第一輛蒸汽機車來到小小的鄭縣,把鄭縣的經濟帶動起來,最后發展成今天的交通樞紐——鄭州。
“1904公園”毫無疑問是一段城市的記憶走廊。讓現在的人們去看一看當時鄭縣車站的建筑,想象當年那些形形色色候車的人,我們正是用這樣的方法去喚醒人們沉睡的記憶。
但是,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創造城市文化的生長性。怎么去創造呢?這里有一個火車頭和一節車廂的藝術裝置,但這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不僅僅要讓人知道這里曾經有過蒸汽機車。這個藝術裝置同時還是一個游戲場地,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游戲、玩耍。很顯然,它已經成為一個集娛樂、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
我們還希望在“1904公園”里再創造新的故事。我們在鐵軌上設置了一對情侶的雕塑,他們各自站在一條鐵軌上,傾斜著身子,手拉著手。這對情侶前面幾十米的枕木被換成了金屬枕木,上面刻有很多中國古代有關愛情的詩句。
很多情侶來到這里見證他們的愛情,他們也和雕塑一樣,手拉著手走過這段軌道,拍下甜蜜的照片。不光是情侶,還有拍婚紗照的準新郎新娘、紀念結婚周年的夫妻們,以及大量游客,都來到這里拍照留念。這個1.5公里長的公園成了鄭州最浪漫的地方。
我們還推出了一個“60%公共藝術計劃”,也就是說,藝術家只完成60%的作品,剩下40%由市民一起參與完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人們與這座城市的歷史、地域形成對話,發酵出新的故事。60%公共藝術計劃的實質,就是讓城市煥發活力,喚起人們對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讓人們的生活具有愉悅感。
在古代歐洲,一位藝術家可以規劃一座城。比如,雅典衛城的總規劃師是雕塑家菲迪亞斯;米開朗基羅是區域規劃的專家; 達·芬奇曾做過拉莫斯古城的城市規劃,他創造的網格化廣場和建筑已經成為經典。
而隨著現代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今天不可能再出現一位藝術家去規劃一座城市,但是用公共藝術去營造城市空間,甚至引領城市設計,是完全有可能的。
宜居的最高標準,是藝術化的生存方式
明清北京城的規劃,曾經被美國權威建筑學家貝肯評價為“在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
燕王朱棣選定北京為都城,當時北京城的規劃遵循了中國2000多年前周禮《考工記》里中國人對王城布局的整體理念。什么叫“左祖右社”?什么叫“面朝后市”?左邊(東面)是祭祖的太廟,右邊(西面)是祭天地的社稷壇,南面皇宮,北面是集市。中山公園里為什么會有五色土,有社稷壇?這是2000多年前中國老祖宗規劃的王城布局。
所以,2008年我們為奧運點火儀式做策劃時,曾經這樣設想:第一把火在永定門城樓點燃,通過冷焰火和激光束,傳導到天壇、前門、故宮建筑群、景山萬春亭、鼓樓和鐘樓,最后從鐘樓通過激光束點燃鳥巢的火炬。這個點火儀式,寓意著北京這樣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文化綿延5000年,從過去不間斷地走向未來。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像北京一樣,也面臨著大量舊有建筑的改造。如何保留歷史的傳承、歷史的文化基因,又能滿足現代都市人的行為和心理需求,這是一個艱巨的城市改造新課題。
為了迎接1992年奧運會,巴塞羅那啟動了都市的再開發計劃,在城八區選擇了400多個區域,進行藝術化的改造。
舉其中一個簡單的案例:一條306米長的道路隔離帶,兩邊是單行車道,這是城市交通的功能區域,同時也是一個公共藝術項目。這個道路隔離帶有幾米高的落差,由藝術家、建筑師、市政工程人員等組成聯合小組實施改造。
改造后的道路隔離帶中,有波浪式的綠化帶,有人行道、殘疾人坡道,還有城市雕塑,形成了一個整體景觀。其中特別有意思的是,城市的老建筑被拆掉了,保留了一扇墻體,設計師將它改造成一個像瀑布的景觀,既是城市記憶,又為新空間帶來了藝術性,成為人們可以交流的互動空間。
城市設計還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
首爾的清溪川是市中心的一條河流,原來曾被覆蓋成為暗渠,還在上面興建高架道路,后來重新挖掘河道,把這條河流還給城市。現在,清溪川已經成為首爾市中心的一個休閑地標。
今天,世界上很多都市都在倡導未來生活。明日城市應該是什么樣子?雖然人們對“慢生活”、“軟城市”有各種各樣的暢想,但我認為,宜居的最高標準是藝術化的生存方式。
所以,我們倡導,讓城市管理者、藝術家、建筑師、工程人員、普通市民共同來探討如何建設我們的未來城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邁向城市的文化復興,讓我們的城市表情更加愉悅,讓我們的城市故事更加動人。
(作者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