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綠化荒山的尼姑們
白居寺對西藏人來說幾乎是家喻戶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個著名寺院的背后,還有一座以植樹造林而聞名當地的尼眾道場,它就是拉孜尼姑寺。
2003年10月中旬,筆者參加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第八次佛教代表大會的采訪時,聽說拉孜尼姑寺在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年年受到西藏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會議結束后,我將自己要去拉孜尼姑寺采訪的想法告訴了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新任會長珠康活佛,他聽完后爽快地說:植樹造林是我們佛教協會今后應當重視的一項工作,也是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貫徹執行藏傳佛教寺院走“以寺養寺”道路的一項重要舉措。盡管我們目前工作很忙,但是我們給你派車派人,支持你的工作。于是,我與西藏佛教協會的尼瑪次仁便匆匆上路,前往日喀則江孜縣尋訪這個以植樹造林聞名當地的尼姑道場。
拉孜尼姑寺坐落在白居寺背后的一個小山坡上,坐北朝東,寺前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寺的斜對面便是著名的白居寺。傳說,拉孜尼姑寺的前身是一個叫仁青崗的歷史悠久的寺院。據有關史料記載,寺院修建于五世達賴喇嘛時期。“文化大革命”之前,這個寺院有尼姑70多人,是當地很有影響的尼姑道場之一。80年代以后,早年的仁青崗寺才從別的地方遷移到了今天這個地方,以前的寺名也改成了今天的拉孜寺。關于這個寺院過去的歷史,年輕的尼姑們并不能告訴許多,這讓我們多少覺得遺憾。
格桑曲珍是拉孜尼姑寺的寺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她對我們介紹說:目前寺里有尼姑30人。從1985年她們就開始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活動一直到現在。當時她們只有7個尼姑。一個大喇嘛捐錢修建了三座大佛塔。后來到這個寺院出家的人也多了起來。寺里的尼姑,大多數來自附近的農牧民家庭。除了在寺院念經舉行佛事活動外,她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我問格桑曲珍為什么要植樹造林呢?她笑著說:“因為我們寺院初遷到這里時,沒想到這里的風很大,冬天十分的寒冷。另一個就是解決燃料問題。為了防風也為了取暖,我們才開始種樹。”
談到十多年的植樹造林經歷時,格桑曲珍顯得非常激動。她說;“開始的時候,我們并沒有明確的綠化荒山的這種思想觀念,后來才覺得這也是國家倡導的一項國策。同時也是貫徹執行西藏自治區提出的“以寺養寺”的宗教政策之一。種樹的好處很多,一是防風,二是美化環境,三是解決燒火取暖。雖然我們的寺院不大,但是植樹造林也需要經費呀。我們的經費,其實就是當地老百姓給我們做佛事活動念經的布施,還有信眾來寺院朝佛時捐的一些善款。說來數量也不大。從1985年開始,我們每年至少要植樹一萬棵。目前存活的樹苗有14萬8千株。綠化荒山面積達到400多畝。我們寺院背后的荒山幾乎都已經被綠化。以前還計劃要往更高的荒山地植樹,但現在看起來就難以做到了。因為山高,水上不去。我們買了兩臺水泵抽水澆灌山上的樹木,可是這樣成本很高,我們每個月要花2000多元錢澆灌,有點難以支撐。所以去年以來,我們種植的面積就沒有擴大多少。”
格桑曲珍頗為感慨地告訴我,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活動也遇到過許多困難。開始的時候,當地的許多群眾不理解她們的做法,說她們不像出家人,不像尼姑,而像是林業局的林業工人。老百姓們認為,作為尼姑就應該在寺院里,念好經,做好佛事活動,而不該是上山種樹。這種傳統守舊的思想也使得她們的植樹造林工作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經過多年的努力,寺院周圍以及村子境內的小環境得到了改變,風沙小了。夏天的時候整個山坡綠樹一片,老百姓看到后也逐漸改變了過去傳統的看法。稱贊阿尼們為當地群眾做了一件好事,同時也認識到綠化荒山對周圍環境的改變和對他們的生活都有好處。于是,當地群眾也開始加入到了植樹造林和綠化荒山的行列當中。為了帶動當地群眾積極地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她們開始搞育苗育種工作,把育好的樹苗出售給當地的群眾,這樣做不但調動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也可以以寺養寺,增加寺院的收入,解決一些寺院的日常經費開支,減少當地群眾的經濟負擔。
現在寺院里每次開會時,作為主任的格桑曲珍都要反復強調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她認為植樹造林作為寺院里“以寺養寺”的制度需要長期穩定地貫徹下去。近年來,在拉孜尼姑寺的帶領下,江孜境內的其他寺院也開始在寺院周圍植樹造林。這讓辛苦了數十年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尼姑們感到十分地歡喜和欣慰,多年來的艱辛努力終于得到了社會的認同與百姓的稱贊。1987年以來,她們的寺院多次被西藏自治區林業廳以及其它部門評為植樹造林先進集體,也受到日喀則地委和政府的多次表彰。
除了種樹之外,拉孜寺的尼姑們還開辟了4畝多的蔬菜基地,主要種植蘿卜、土豆、白菜等。去年她們的蔬菜收入一項有3萬多元,不僅解決了寺院的吃菜問題,也方便了當地老百姓買菜難的問題。說到這,格桑曲珍似乎藏不住內心的喜悅,臉上是一種愉快的表情。
拉孜寺自1985年以來,也十分重視年輕的尼姑們在戒律、佛經等方面的學習與培養。前任堪布健在時,她們跟隨一位年老的尼姑學習佛經,她圓寂后,寺里沒有了經師,她們只好請外寺的高僧們給她們講經說法。或許,因為白居寺離她們比較近的緣故,她們一般請白居寺的格西或是堪布給她們上課。格桑曲珍說:她們現在的經師仁欽·旦貝堅贊就是白居寺的堪布,已經81歲了,身體不太好,所以她們要去經師那里聽課。一個星期要講三四次課,內容包括學習佛教的起源,印度佛教,藏傳佛教的歷史,藏族歷史上各個時期高僧大德的佛學著述等。格桑曲珍特別強調了學習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的三部大論,以及噶當派始祖阿底峽尊者等的佛學論著的重要性。
離開拉孜尼姑寺時,正是傍晚黃昏時分。夕陽西下,一抹殘霞映照在樹木蔥郁的山坡上,整個寺院與山坡格外幽靜冷寂,格桑曲珍穿著絳紅色的袈裟站在樹叢之中向我們揮手致意。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