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單:最火小吃街變身文化公園
西單北京圖書大廈北側,號稱京城最火小吃街的西單橫二條胡同如今已沒有了昔日的嘈雜,原先的違建房拆除后經過規劃,取而代之的是一處樸素簡約又透著文化味兒的街心小公園。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西城區獲悉,繼橫二條胡同整治后,西單商業街的周邊環境還將繼續提升,5月份將分批落實。
最火小吃街半天完成騰退
酸辣粉、烤大魷魚、掉渣餅……提到西單橫二條胡同的小吃,很多人都很熟悉。這條長安街北邊的胡同雖然只有500余米長,但因為臨近西單,成為京城最火的小吃街。
“道路兩旁是大大小小的小吃攤鋪,僅馬路東側就有27家餐飲小吃店。整條街淡季的日均客流量也能達到10萬人以上,每個攤位一年的收入至少在100萬元以上。”談起這條2000年之后形成的小吃街,西長安街街道相關負責人說,與游客爆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附近居民投訴也在攀升,交通擁堵、下水道堵塞、垃圾和油污滿地、商戶經營太晚擾民嚴重等等問題成為這條小吃街的頑疾,小吃街的低端業態也與西單地區的整體發展定位越來越不匹配。
為此,去年4月,西長安街街道對西單橫二條胡同啟動“背街小巷”專項治理,但是面對一條生意紅火的小吃街,騰退的難度很大。據橫二條街巷長金仁海介紹,每家商戶都有自己的困難,比如在此經營了10年的高大姐提出,她兒子大學剛畢業沒工作,平時幫著她打打下手,如果店拆了,全家的經濟來源也就沒了。得知高大姐的困難后,街道僅用3天就幫助高大姐的兒子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高大姐在感動之余帶頭拆掉了自家的小店。
正是因為人性化的工作,西單橫二條胡同的騰退工作進展順利,這條街僅用半天就拆除了93處廣告牌匾,40多家商戶全部有序退出,沒出現一起強制拆除的案例。
口袋公園再現西單百年往事
小吃街拆除后,騰退出來的空地干什么?街道沒有再發展任何商業設施,而是請來專業的規劃設計公司,在寸土寸金的西單鬧市區修建了一處供附近居民和游客休息的街心小公園。
去年9月,這處口袋公園在原來的商鋪舊址上建成,分為南北兩部分。昨天,北青報記者在公園內看到,其名為“口袋公園”恰如其分,總面積也就300多平方米,位于橫二條胡同的東側。公園在設計上兼具綠化、休閑的功能,并專門開辟出共享單車停放區域,折板形的文化墻是樸素的黑灰色,冬青組成的綠籬一道道蜿蜒其中。30多個木質座椅散落在公園的各個角落,為防止居民和游客摔倒,公園的地面上還特意鋪上防滑磚。
最吸引人的當屬公園的歷史文化墻,西字延伸出的線條形成了一條時間軸,標注著西單地區知名商號、戲院、菜市場的建成時間:1919年的菜市場,1928年的厚德商場,1937年的長安大戲院,1978年的西單百貨商場,1986年的勸業場……再搭配上一幅幅西單黑白老照片,時光仿佛在此停滯,西單的百年往事浮現眼前。
居民找回老北京胡同生活
附近的居民對重歸安靜生活拍手叫好。正在小公園遛彎的王學軍大媽在橫二條胡同住了30多年,她說2000年以前橫二條非常寧靜,后來成為小吃街環境開始變差,地上不是酸辣粉的一次性餐盒,就是烤肉串的竹簽子,因為燒烤的煙和味道太大,夏天再熱她也不敢開窗戶,“現在好了,我們又找回了老北京胡同的生活感覺,沒事還能在家門口的小公園散步和休息。”
在橫二條工作了12年的清潔工李信正也對胡同的改變有著切身體會,“以前滿地油污,一天要用火堿沖一次地面。周末游客多的時候,我們就要出動3個人。現在每天打掃衛生,簸箕里的各種餐盒再也看不到了,只需要掃掃浮土和煙頭就行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