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讓城市建筑規劃設計回歸專業理性
昆明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2月26日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城市空間管控和特色風貌塑造的指導意見》,今后昆明將加強城市空間管控,以彰顯城市山水環境特征,塑造地方城市建筑特色。比如,東風廣場制高點控制在400米左右;巫家壩制高點控制在450~600米;呈貢區制高點控制在300米左右;主城其他片區的中心標志性區域控制在200米左右等。
“人們慣于把建筑稱作世界的編年史,當歌曲和傳說都已經沉寂,已無任何東西能使我們回想一去不復返的古代民族時,只有建筑還在說話,在‘石頭’的篇頁上記載著人類歷史的時代。”前蘇聯美學家鮑列夫的這句話,表明城市建筑不僅僅是安放我們身心的場所,更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承載著我們的歷史與文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城市化進程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由于觀念和認知沒有跟上發展的步伐,導致一段時間內“奇葩建筑”層出不窮,要么直接山寨他國的名勝古跡,要么一味追求奇形怪狀,還美之名曰“后現代”“反力學”,要么競相比高、比大,總之更傾向于追求建筑外表的光鮮靚麗,而沒有更多地顧及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和諧統一。
于是乎,弊端也顯而易見。一方面,“短命建筑”屢見不鮮。與周邊環境極不協調、與大眾審美大相徑庭、與地域文化格格不入的“奇葩建筑”,注定其很難一直存在下去,終究會被時間所淘汰,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就在所難免。另一方面,由于“奇葩建筑”的設計沒有與城市生活、自然融為一體,因此讓生活于城市里的人們,總有一種格格不入感。
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顯然不該再有那種庸俗、媚俗的建筑。特別是在愈加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城市建筑規劃設計有必要牢牢恪守以人為核心的理念,在吸收西方優秀建筑理念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基于國情和地域文化,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筑文化,在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內涵和區域特色上下足功夫,以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日前下發的《關于加強城市空間管控和特色風貌塑造的指導意見》中,昆明結合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對于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建筑特色等有了明確定位,致力于彰顯城市山水環境特征,塑造地方城市建筑特色,此舉無疑是專業理性的回歸,希望在以后的城市建筑規劃設計中,嚴格地落實到位,從而讓每一個來到昆明的人,都能一眼看出昆明的“抱負”是什么,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又是什么。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