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公園 自然保護與開發利用如何雙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2015年啟動為期3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再到2017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印發,我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及試點順利開展。未來,國家公園會是什么模樣,又將如何更好地實現自然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雙贏?光明日報特邀三位代表委員就國家公園建設的現狀與未來各抒己見。
嘉賓:王毅代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
楊忠岐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
齊建新代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
主持人: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徐暢 張勇
管理層級更高,保護更加嚴格
主持人:國家公園對大多數老百姓而言還較陌生。如何理解國家公園體制不同于其他自然保護形式的獨特屬性?
王毅代表:國家公園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根據《總體方案》,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的最重要類型之一,其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它屬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范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國家公園的基本理念是: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國家代表性,堅持全民公益性。
楊忠岐委員: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一般自然保護地相比,國家公園保護更嚴格,管理層級更高,特別是突破以往保護區主要針對野生動物或森林植物的單一性,強調對區域內動植物形成的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
以大熊貓的保護為例,此前只有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區域涉及川、甘、陜三省,目的就是要盡快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有效解決由于行政分割產生的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問題。
齊建新代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區三者共性在于都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差別在于不同的開發程度。國家公園與風景區最大的不同是國家公園在生態效益方面遠遠超過風景區,建立國家公園將成為保護與利用的平衡調節器。
改革多頭管理,積累試點經驗
主持人: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建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普達措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對保護自然資源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初步得到了哪些經驗和啟示?
王毅代表:在國家層面成立統一的國家公園管理機構之前,各試點區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推動機構、編制整合等方式,探索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同時還因地制宜提出了多項管理制度。到目前為止,三江源、神農架、武夷山、湖南南山、錢江源、東北虎豹等試點區成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局或管委會,對原有各類保護地機構、編制進行了整合,實現“一個保護地、一個牌子、一個管理機構”,各試點區原來牌子多、碎片化管理現象得到改觀。
楊忠岐委員: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為基礎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由于過度放牧等人類活動對高原植被造成破壞,近年來,三江源地區相關部門已經在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中積極探索,在保護區的核心區盡量減少人類活動,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恢復改善。
齊建新代表: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試點區位于我們州。2006年,迪慶藏族自治州創新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模式實行分區管理機制,生態旅游開發面積保持在不到國家公園總面積2.3%的低位。通過實踐,普達措國家公園積累了“一條思路、四個原則”的經驗:一條思路就是堅持“政府主導、管經分離、特許經營、多方參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四個原則就是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和永續利用。
加快推進立法,重在落實執行
主持人:當前,我國國家公園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下一步,國家公園應當如何規劃建設,才能更好地實現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雙贏?
王毅代表:一要優先解決立法問題;二要建立以統一管理體制為基礎的多元共治體系;三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國家公園因地制宜地提出包括生態補償、特許經營與協議保護等多元化發展機制;四是利用國家公園自身的品牌效應,在保護第一的前提下實現綠色增值。
楊忠岐委員:目前來看,國家公園體制的頂層設計已經比較科學完備,下一步重在各級政府的落實執行。比如,修建公路、高鐵以及旅游、探險等人類活動會對珍稀野生動物造成較大威脅,這些活動就要避讓國家公園。確實不能避讓時,一定要在野生動物棲息地構建廊道,以保證野生動物遷徙等活動。對已建成的工程設施,要通過建設如空中廊道、隧道等,為野生動物順利通行提供便利條件。
同時,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家公園也兼具科教等功能。因此,國家公園也可以為地方經濟和當地群眾提供發展利用的機會,從而實現國家公園發展的良性循環。
齊建新代表:一要進一步理順幾個關系: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區的關系,國家公園管理與社區發展的關系,開發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等;二要理順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明確國家公園機構配置、權限職責;三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公園的法律體系;四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公園的技術指標體系,這是確保國家公園建設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的重點和難點。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