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一體化設計之景觀先行
3月24日上午,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分論壇“水生態水景觀與海綿城市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新疆大廈舉行,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朱玲女士作了題為《一體化設計之景觀先行》的演講。她通過分享自己參與的沈陽森林動物園熊貓館等幾個項目,向大家闡述了一體化設計的理念,并呼吁設計師們在設計的時候注重整體思考。以下為朱玲演講內容實錄:
沈陽建筑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朱玲
大家好,能夠參加這次講壇,我感到非常榮幸。很多時候,我們從建筑的背后,能看到很多細節。即使都是四合院,可能也會有些細節不一樣,比如有的是雪花門,有的是月亮門。大的格局是限定的,像北京的故宮、沈陽的故宮雖然氣魄不一樣,所在城市不一樣,但是大的格局概念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先有什么后有什么,是很重要的。還有一些成型也是一樣的,比如八卦村、太極圖,這些房子重要的是形成的環境,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正如我本碩博學的是建筑,現在我在從事景觀行業。我是把小區域的規劃統一來完成的。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幾個案例。
圖1 八卦村、太極圖
作為不同類型的設計師,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大家一起來完成工作的,作為景觀設計師,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其核心的競爭力又是什么呢?有時候我們會從先人給予我們的智慧而進行挖掘。比如《黃帝內經》,大家說它是關于養生的書籍,而我更多地把它當成哲學書來看待?!饵S帝內經》里有一段話黃帝和岐伯的對話,討論的是怎樣從整體上對人體進行剖析,其實我們建筑規劃景觀也是一樣的概念,它對應的景觀是什么樣的概念呢?我覺得是神一樣的概念,可以說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那么,我們要有怎樣的景觀思維?要怎樣從景觀先行做建筑設計?這是一個整合的概念,其中有幾個比較關鍵的詞匯:環境觀和大局觀。因為做建筑或者小景觀時,人們經常是以自我敘事的角度去完成的。無論是建筑的空間,還是建筑的流線,建筑內部一些部分,還是建筑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經常是以自我愉悅的角度而體現的。那么實際上我們應該更關注哪些東西?或者在設計的時候是應該多關注它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還是它和周圍其他介質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我們研究的正是這種關系。那么,我接下來要分享的幾個項目,其實是從這種關系提煉出來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需要研究的內容。
沈陽森林動物園熊貓館項目
1.項目背景介紹
首先我要分享的是一個去年完成的項目——沈陽森林動物園的熊貓館。這是投標時的效果圖,也是去年開業慶典時的狀態。在建設之初,沈陽城邊有一些自然風光,那么在建設森林動物園時,我們主要思考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意,什么樣的境來詮釋建筑的核心內容。熊貓跟竹子是天人契合,然而,北方不產竹子。在中國傳統的人文情懷里,無論南方北方,還是國內國外都對竹子有這種訴求,所以我選擇了竹子材料,最主要的是要使得外部的環境實現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契合。
圖2 沈陽森林動物園熊貓館效果圖
2.項目設計理念
人文生態的兩個主體,一個是人,另一個是熊貓。在以人為本的同時,要以熊貓為本。所以我們用了三個概念,一個是竹林生境,另外一個是消隱建筑,同時對周邊環境整合輪廓。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筑體量相對來說比較大,有將近一萬平米的建筑體量。這在森林動物園中可以說是很突兀的,所以就把它拆解到不能拆解為止。由于有一些功能性的東西不能拆解,再者有很多整合的服務功能無法拆解,我們選擇把體量打碎。通過這個廣場,我們打造了一個竹林生境的環境,也就是看不到建筑本身,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消隱建筑,讓我們人感覺依然處于一種景觀環境和自然環境之中。這是最初的方案。同時建筑也是隱藏在營造的氛圍當中,對于熊貓來說,它們只會看到竹子,而看不到人們的活動。雖然它們是處于被展覽被觀賞的狀態下,但是我們希望能夠給予它們更安全的棲息環境。
圖3 熊貓館設計理念
后來由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投資削減了很多。大部分還是保留了之前的景觀訴求或意向。但是不像原來設想得那么豐富、那么多彩。最初我們設計的時候,周邊的有些房子是都不可見的,后來由于建造的原因,我們沒有辦法做那么多的外部環境,便種了一些樹。再過幾年,等這些樹長成之后,建筑還是隱蔽在環境當中的。這樣的話,我們自身的形態跟外部的空間,跟外部的天際線都有一些呼應。
圖4 建成之后的熊貓館
遼寧省環??茖W園立體生態與交通體系
接下來是我們的第二個設計方案,它是十年前完成的,是我用一體化思想來完成的第一個設計。十年前,在沈陽的東部,是遼寧省環保廳下屬的科技園區。我們知道,十年前政府的辦公樓都是很高大氣派的。我們這個設計方案完全沒有走這樣的常規路徑。這些都沒有什么太大的訴求,我們是把整個設計用一個景觀體系串聯起來的,實際上把交通體系和生態體系做成立體體系,然后形成了一個很有趣味的景觀體系,給生態體系讓路,生態體系是第一位的。我們設置了一條景觀的通廊,直接通到建筑里面,符合政府辦公大樓的常態。
圖5 遼寧省環??茖W園
圖6 立體生態體系與立體交通體系
我們的想法最終被接受了,建筑也更嚴謹化了,還是需要對稱的東西。十年以后,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這個景觀體系依然深受人們喜歡,因為人們每天還是選擇通過這種路徑進入辦公樓。后來我們給它做了一個大臺階的辦公樓,但是沒有人使用,基本上都在使用我們最初設定的這個景觀體系。
有時做設計的時候,我們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什么是我們最想表達的東西,做設計的時候,最主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幾十年以后的今天,我們想得更多的是,我們本質和表象之間用的到底是虛無,還是實有?我后來發現《道德經》里邊很多的內容詮釋得更深刻一些,或者說更全面一些,更豐富多彩一些。這讓我們常常問自己,什么是我們能夠孕育的東西。這跟我之前講的兩個方案一樣,我是用景觀做建筑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建筑的很多流程都做完了以后,再去做景觀。它是一個完全的配角,或者說沒有支配地位。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一個支配地位,就是說最開始想要設定的意境,因為在那樣一個環境下有機會去做外部環境,其實很多時候可能沒有機會去做。盡管如此,我們有機會做外部環境時,大部分的項目還是先做建筑,然后做景觀。
樓納國際建筑師公社和天鵝堡項目
1.項樓納國際建筑師公社
接下來我要表達的也是這樣的思想。這個是我現在正在做的項目——樓納國際建筑師公社,因為有一個建筑是給人生活的,有一個完全是景觀,不是給人生活,而是給動物生活的。這個項目在貴州喀斯特地形的一個村子,這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那個位置以后可能會是建筑教育類聚集的一個地方。
圖7 樓納國際建筑師公社總平面圖
圖8 喀科斯地形
在這個項目中,我又追求了這樣一個意的部分——素樸,什么是素樸?為什么要用素樸,從這個地方本身我們可以看到,它的質樸,它的原真,實際上我們希望通過建筑教育給建筑教育和建筑學子這樣的思想意識?! ?/p>
2.天鵝堡
A. 以動物為本
這個天鵝堡其實是給禽類鳥類建的一個家。我取了這樣一個名字——素樸和歸樸。當時我問規劃師那個湖叫什么,他說叫江湖,我覺得挺好的。我稱江湖為傳奇建筑。給建筑師做的叫傳奇,給鳥做的叫相忘于江湖。長大以后覺得相濡以沫是很悲情的狀態,我們和動物都追求自由自在,而不是水干了、河枯了,然后需要相濡以沫。《道德經》里面有這樣一段話:“見素抱樸,現其本真,守其純樸”。用動物喜歡的狀態,包括材質,以及很多其他的部分來詮釋。我們研究了它們很多生活習性,包括到底有什么鳥能來,這些鳥有什么習性,它們需要什么樣的地方,我們更多的是去關注鳥本身。天鵝也屬于一種鳥,為什么說我們仍然可以以動物為本,從觀賞方式到建造,以及它的材質,我們都是從動物的角度考慮的。
圖9-11 天鵝堡設計理念
因為觀賞也是一樣的,大家都希望跟鳥有無縫連接的親密,而動物則需要它的生理安全,我們希望能全天360度觀賞它,但是動物不喜歡。動物希望有自己的安全,所以我們用了偷窺的方式。但是這對于動物來講是一個褒義,是在保護它。所以我們在近距離都是有偷窺,關于我們建造的材料,我們研究了動物喜歡的質感,甚至是溫度和色彩還有形式。
這個項目即將開工,它以山為形,采田為意,以竹筑臺,造巢為家,這是給動物建的家。建筑師在做這兩層建筑時,一定要有一個呼應。同時我們希望在建筑學子做了更多的設計實踐之后,能更多地去思考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關系?!兜赖陆洝分杏幸欢卧捠?ldquo;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與樸”,所以這一段我稱之為歸樸。人的行動是有規則的,但是關于材料的選擇,我還是覺得與那邊的呼應該是自然的狀態。這一位置中間原來是有一條景觀路穿越的,由于我們建筑的設置打斷了這個景觀路的穿越,所以實際上這建筑的一層基本上是開放的。還歸于整個景觀體系,行人還是可以無縫的穿越,并且利用這個建筑營造了一些特色空間,這個是建筑生成的過程。這里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教師的空間,一部分是學生的空間。教師的空間里面可能會有帶隊教師,或者是一些研習的活動;學生的空間會有兩組20人左右的學生在里面研習一段時間。他有他的生活規律,我們整體按照這樣的行為模式去設計。
B. 一體化設計
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層基本上都是開放的部分,那部分是可以封閉起來作為一個公共講堂。二層除了居住的空間,兩個室內的部分可作為交流的空間。每一個小的單元里邊,都是做了很多互動的部分,以及一體化的設計。
圖12 一層和二層平面圖
我的主題是建筑規劃景觀一體化設計,實際上很多時候這是可以延伸到更多層面的,比如和結構的一體化,和家具的一體化,在這里面我們把這兩部分一直延伸到家具,使得建筑的造型與家具的布置結構都是整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室內和室外是一種交融的感覺,有更多的開放空間,更多的與外部環境的融合,我們也用了一些當地的元素,包括建造材料,外部的那個實墻的材料和夯土的材料都是當地習慣性的材料。
圖13 一體化設計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分享內容,其實我想表達的是,設計有很多的角度,很多的方法,每個人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樣,每個設計也可能會從不同的外部條件去進行一些角度的切入,實際上,很多拆分以后變成了割裂,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整體觀的思考,從整體去切入。我雖然提倡景觀先行,但并不意味著先做景,而是說一體化地去做,平行地去深入,這樣才能獲取一個完整的結果,或者說是讓思想能夠從頭到尾貫穿的結果。謝謝大家。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