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丹麥城鄉水系統生態修復與海綿城市建設國際論壇圓滿落幕
近日,中國-丹麥城鄉水系統生態修復與海綿城市建設國際論壇在杭州西湖景區內圓滿落幕。來自中國工程院等單位的多位院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三百余人出席會議,期間,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欒博報告題目為《綠色基礎設施與可持續水系統構建》,他指出,目前水與人類的關系疏遠、居民對水網的感知度喪失,中國水問題充滿了復雜性與挑戰性。如今,城鎮化、硬化地表蔓延導致了水文過程顯著變化,綠色技術應用過程中缺少多元目標和系統性,明智的城市水系統策略為向鄉土經驗學習。
最后,面對我國生態危機的緊迫需求和綠色基礎設施“概念多于行動、模仿多于創新”的落后發展,欒博及其團隊致力于在中國推進綠色基礎設施的研究-設計-評估一體化發展,至今完成設計咨詢項目60余項、科研項目10余項。推動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學研究、設計咨詢、監測評估、產品研發和建設運營的綠色基礎設施全產業化體系。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海南省公布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方案
記者從(海南)省住建廳獲悉,為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省住建廳制定了《海南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方案(2018-2020年)》,自2018年至2020年在全省城市(包括縣城)進一步開展【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