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提出把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逐步解決長江生態環境透支問題,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壓倒性任務。作為整個長江流域生態負荷最重的區域之一,長江江蘇段修復生態環境的任務更為緊迫。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按照省委提出的“涉及長江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服務于生態這個前提,治理污染不講條件,嚴控空間不讓分毫,修復生態不打折扣”要求,以壓倒性力量迅速形成壓倒性態勢,盡快取得長江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壓倒性勝利。
江蘇地處長江的下游和末梢,全省80%的生產生活用水源自長江,保護長江生態對江蘇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長江流域治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但“長江病”還遠沒有去根,仍經常反復,重拳根治刻不容緩。要深入推進“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實施生態河湖行動計劃,堅持源頭治理、全民共治。對于化工污染、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要“下猛藥”,對違規違法行為要“零容忍”。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必須堅持水氣土一起治、水環境整治和連通水系一起抓、水里和岸上一起查,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一起用,讓污染治理工作更有效、更可持續。
沿江一直是全省發展的重心,隨著開發強度越來越高、生態容量越來越小、環境約束越來越緊,再按老路走下去已經難以為繼。如果說過去是“用空間換發展”,那么現在就已進入“以綠色置換舊空間”的階段,必須從源頭、過程到執行實行“全鏈條”管控,堅決守住生態空間。現在,管控空間的規劃和政策很多,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問題比較突出,要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理順關系,統籌技術和標準,做到在“一張圖”上定規劃、劃紅線、管空間。要加快建立大數據平臺,運動信息化手段實現精細化管控。規劃、標準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生態空間管控的規劃、標準一經確定就是剛性約束,必須嚴格遵守、執行到位。
長江生態系統是一個生命體,過度“勞累”后也需要休養生息。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優先項目,一方面大規模“增綠”,另一方面搶救性“復綠”,擴大環境容量,增加生態空間,穩定生態系統,達到“柔性治理”的功效。長江岸線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要提高岸線使用效率,對收回和未開發的岸線,要更多從生態修復保護的角度來考慮用途,把更多的岸線還給母親河、讓給老百姓,構筑更多自然景觀、濱水綠帶,為長江“黃金帶”鑲上更多“綠寶石”,還長江一江清水、兩岸蔥綠,展現更加迷人的生態“高顏值”。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