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城市發展的新時代新理念新路徑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認為,“人們為了生活,聚集于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留居于城市。”城市應該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城市品牌評價活動就是為提升城市品質提供了一個新動能。城市品牌具有無形的價值,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展現,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針對城市品牌建設做的一系列討論,主要歸為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城市發展進入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著新社會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我們又收獲了新思想,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又開啟了新征程,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在2015年召開的全國第四次城市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做過這樣一個判斷,即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習總書記說:“城市發展帶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在新舊動能轉換當中,新的動力有創新、有消費、有文化,還有城市建設。2017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8.52%,全國城市人口過了8億人,農村人口不到6億人。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中后期,之后發展的速度開始轉慢,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的形態由規模擴張轉變為規模擴張與質量并重。同時,“城市病”會在這一階段集中爆發,其中原因是前階段發展速度太快,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以,當前迫切需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其次,城市發展樹立新理念。“城市病”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們沒有尊重城市發展的規律。需要關注的城市發展規律,一是城市和經濟發展的規律,二是城市和鄉村發展的規律,三是城市和區域發展的規律,四是城市和自然的規律以及城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如何順應城市發展的規律來建設城市?習總書記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到五個統籌,即“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城市發展的積極性。”涵蓋15個要素、5方面以及5個領域。中國的城市發展要實現轉變,從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褐色工業文明轉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生態文明。發展的方式,從過去的從搖籃進入墳墓的線性發展模式轉向搖籃再回到搖籃的循環發展模式。城市空間要從粗放、無序、非均衡的發展模式轉向緊湊發展,集約、有序、均衡的發展模式。城市建設的新理念就是加快綠色城市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注重人文城市建設。
第三,城市發展開辟新路徑。如何在新時代貫徹新理念,走向新征程?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若干意見》,提出要強化城市規劃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推動節能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營造城市宜居環境,創造城市治理方式。把國家的建筑方針從過去“適用、經濟、美觀”改為“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方針”。近五年來,習總書記關心城市規劃,強調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強調要建設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自然積存的海綿城市;強調要建設綜合管廊,加快棚戶區改造,不僅要關注新城新區,還要關心既有的現存的老城改造;強調要構建國家的空間規劃體系,多規合一。同時也強調,城市規劃要起到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這兩個作用。
現在是2018年,我們提出的是低碳、生態、綠色、智慧、宜居。到21世紀中葉,中國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時候,城市的發展理念一定是構建和諧共生、平衡協調、美麗幸福的城市。
(作者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