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生態保護與治理規劃出臺
12日,記者從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獲悉: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柴達木地區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2018—2025)》。該規劃顯示,經過8年的保護與治理,區域內荒漠、草原、森林、濕地、河湖等生態系統將得到保護和恢復,區域環境得以顯著改善,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按照規劃目標,到2025年,柴達木地區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35%;草原植被整體蓋度提高10%,補播、黑土灘治理等工程建設區草原植被蓋度提高15%—20%;沙化土地治理率達30%,沙化土地治理區內植被覆蓋率提高15%—25%;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養能力和江河徑流量穩定性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狀況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有效改善,沼澤濕地保護率達100%,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顯著提高。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和主要風沙源之一。
柴達木盆地南緣是長江發源地,盆地內有大小河流100多條、湖泊90多個。柴達木盆地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對于青海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年)》中,柴達木地區成為構建國家層面生態安全屏障和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在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間尋找平衡
微風吹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悠悠白云下,澄澈的湖水反射出碧藍的光。正值國慶假期,四川瀘沽湖景區游人如織。走婚橋附近的水面上,清潔工顏永和正劃著豬槽船,手持長柄漏網撈腐草。這位摩梭老人每天都要三次清理湖面,他說,"【詳細】
甘肅探索建立多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記者日前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我省將以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抓手,將生態保護補償與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有機結合,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詳細】
四川退耕還林18年 山綠了農戶腰包鼓了
持續高溫讓樹上的核桃果皮加速變黃,還有幾天,這些果子就將變成現錢。想到這些,巴中市通江縣諾水鎮諾水村村民彭從興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以目前的長勢來看,每畝核桃產值將超過5000元。【詳細】
貴州:黔北最大濕地公園開放
綏陽縣螺江九曲濕地公園正式面向游人開放。據了解,這是黔北最大的濕地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