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豆科樹種對恢復熱帶雨林有重要作用
據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消息,最近《自然生態與演變》發表的研究論文《新熱帶森林區中的豆科樹種豐富度演替和降雨梯度》指出,具有高耐旱性的豆科樹種對于恢復全球林地和退化熱帶土地至關重要。
雖然豆科植物的益處眾所周知,但人們缺乏對豆科樹種豐富度的科學認識,認為濕熱帶地區的豆科樹種更多。為此,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態、進化和行為系的研究人員聯合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長期研究。他們分析了熱帶地區(包括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42個樣地,發現在森林天然更新的前30年中,干旱地區次生林中的豆科樹種數量比濕熱地區次生林中的往往要多2倍。豆科樹木具有很強的耐旱性,可以從大氣中固氮,在幼林恢復生長時,豆科樹木的生長較少受到水分利用率低以及廢棄牧場典型的貧瘠土地條件的限制,因此對次生林恢復生長而言非常重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熱帶地區干旱將越來越普遍,而豆科樹種由于具有耐旱性,對熱帶干旱地區的森林恢復將會產生巨大影響。這項合作項目也顯示,通過數據整理,形成大尺度區域數據集,其影響遠高于在單個樣地開展的研究。
研究成果可以在實現波恩挑戰目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波恩挑戰是一項全球性行動,旨在到2020年在全球恢復1.5億公頃被毀林地和退化土地,到2030年恢復3.5億公頃。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鑒于波恩挑戰的目標,我們的研究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選擇與生長地條件相宜的樹種,有效恢復已退化的熱帶土地。”
編輯:崔京榮